晚上10点多,从楼上传来一个女人的咆哮声:“什么关系?!啊?!什么关系?!说!到底什么关系?”我那颗八卦的心疯狂地跳跃起来,趴到窗台上支起耳朵认真地听着下文。女人继续气愤地喊道:“互为反数啊?!%¥#@&*……”我默默地关上了窗户。——这两天,全国家长们的朋友圈被这条段子刷屏了。因为很多人都非常有共鸣:“陪读妈妈真的伤不起,脾气再好也被自家孩子逼成了咆哮帝!” 在吼娃这件事上,有人“吼出了水平,吼出了风采”:“我家装了个摄像头,放学回家,娃在放飞自己。屏了10分钟,终于对着摄像机吼了……娃一个激灵,吓得哇哇哭,然后,战战兢兢做作业去了!” 有人“吼出了咽炎,吼出了高血压”:“今天体检去了,慢性咽炎,医生问我,你是老师吧,以后记得保护嗓子!我尴尬地笑了笑,一个孩子我就嗓子冒烟了,40个……我肯定主动下岗!……陪做作业陪出高血压,孩子一上学,我就去躺平了,休养生息一整天,就是为了晚上战斗的时候中气十足……” 还有人“吼出了精分,吼出了家庭关系紧张”:“我亲妈,娃外婆,只要我一吼就来护短了,说整个门洞都听到我每天吼吼吼,搞笑了,她是失聪了吗?听不到别人吼得比我响吗?我家还有拆台婆婆,不能更酸爽!原来我和婆的关系说不上其乐融融,倒也相安无事。等到孩子上了学,连婆媳关系也紧张了!我公婆教育我娃就是,你作业不写好,你妈回来又要吼了!” 快报小调查: 60%的杭州家长都要吼孩子 妈妈比爸爸更爱吼 快报记者曾在一个五年级的班级做现场调查,一问到“是否被父母吼过”,班上36名同学中有22名举手,比例超过60%。有些同学的被吼频率很高,一天好几次,甚至还有人说爸爸妈妈“吼着吼着就动手了”。 昨天,快报记者又随机挑选了几个不同年级的家长群进行调查,一共有118位家长参加(男性58人,女性60人)。从调查结果看,“会吼孩子”的家长比例也在60%左右,其中男性家长25人,女性家长46人,女性比例略高,也就是说妈妈似乎比爸爸更爱吼孩子。 一位妈妈分析:“一般家庭都是男主外女主内,妈妈们管得多,肯定也吼得多。你看我,幼儿园之前从来不打不骂的,上小学之后催他起床吼几句,催他做作业吼几句,不让他玩游戏又要吼……根本控制不住自己啊!我老公都说我现在是‘河东狮’!” 另一位妈妈是上班族,白天朝九晚六,一下班就先去老人家里接小孩。“累死了,晚上回到自己家还要盯着他做作业背课文,事情一多,整个人就容易急躁。我常常一吼完就意识到不对,立刻给孩子道歉。” 不少家长周日晚上火气最大 主要还是因为作业没完成 昨天,我们也调查了家长们的吼娃原因,结果五花八门,比如上课不认真、考试考不好、早上不肯起床结果迟到了、吃饭爱磨蹭、不好好听家长说话、爱玩手机等等,有时候甚至只是家长自己心情不太好。 一位民办小学一年级家长说:“说实话,我对我女儿期望值蛮高的,但是开学这么几周,她在学校表现真的很一般。就拿口算来说好了,上次全班35个同学二十几个都是满分,她竟然没有。我问她是不是不会,也不是,她说忘记检查了。那天晚上我就忍不住吼了她几句,结果她问我:‘妈妈,我是不是亲生的?’我真的是眼泪都下来了,后悔死了!” 更多家长“吼娃”是为了作业,因为一回家,陪孩子做作业就成了头等大事。一位五年级家长说:“我们家儿子真的太皮了,根本坐不住,字也不好好写,歪七扭八,反正几乎每天在家做作业都是要靠我吼的。吼得多了他爷爷奶奶还要来说我。” 吴老师是一所知名公办小学的班主任,上周她收到了学生写的一篇日记:“内容就是这个孩子在家写作业,写了很久,写完叫妈妈来看。他说,我天真地以为妈妈会表扬我,可没想到,妈妈看得直皱眉头,吼了他一通:你看看自己写的都是什么?书写规范吗?字怎么歪歪扭扭的?你这是什么学习态度?!最后,妈妈一下把孩子的作业给扯了,还让他好好反省,然后就把门一砸回自己房间了。” 这个同学在作文里写了很多自己当时的内心活动,看得吴老师一阵揪心。“孩子说他完全愣住了,心里充满了委屈,甚至有点愤怒,一个人默默哭了很久。吼真的有用吗?我觉得这对孩子来说是一件很不好的事情,甚至是一种伤害,特地找他妈妈聊了这个事情,希望调整对孩子的管教方式。” 家长圈里还有一种说法——一到周日,亲子关系破裂,我们的调查结果似乎验证了这个说法。很多参加调查的家长表示,周日是他们的“吼娃高峰”,“每次说好周五周六就把作业做完,都要拖到周日,你说到了星期天晚上还在写作业,火气大不大?” “我们家的情况是,每周日补作业的时候他妈妈基本要吼,我就负责站在旁边说这是亲生的,这是亲生的,这是亲生的!哈哈哈!”一位爸爸说。 专家认为吼孩子完全没用 越吼越说明家长没办法 虽然“吼娃”是很普遍的现象,但是靠吼来管教孩子,真的有用吗? 杭州市长寿桥小学老师周佶,是全市所有小学中唯一一位专职心理辅导老师。他说:“很多孩子都会找他来吐槽这个话题,从小学不同年级到初高中都有。说明靠吼来管教孩子的家长很普遍,无非是不同年龄的孩子应对家长的‘吼’处理方式不同,小的时候喜欢哭,长大了可能假装没听到,也可能用更激烈的方式反抗。” 周老师想反问家长们一个问题:你越吼孩子越觉得自己能管好他吗?“实际上,当家长开始吼孩子的时候往往是他们觉得没有办法的时候,吼的背后常常是一种无力感,甚至是无助感。” 周老师说:“很多家长会问,我当时情绪上来了忍不住要吼,怎么才能压制这种情绪?我没有办法,因为我们不是可以即时调控的仪器。家长一次又一次忍不住吼孩子,其实因为他的教育方法已经失效了,所以应该学习的是如何更好地和孩子沟通相处的方法,这样才能从根本上避免这种不良情绪的出现。”周老师还强调,家庭教育对孩子的身心成长影响很大,所以一定要努力保持良好的家庭氛围和稳定的家长情绪,避免吼孩子的现象。 杭州师范大学学前教育系主任、浙江省社会心理学会秘书长朱晓斌教授也持类似的观点。他直截了当地表示:“靠吼孩子是完全没效的,只是家长情绪的宣泄。” 因为孩子成长的每个阶段,心理变化都非常微妙。 孩子出生72小时,听力就会达到成人的70%-90%,一般医院在这个时候给新生儿做听力筛查。也就是说,这个时候外界的交谈,孩子已经听得很清楚了。 幼儿时期(0~6岁),这个阶段的家庭教育是非常重要的,如果父母经常吵架,孩子会不自觉地模仿,可能长大后就会吼父母。两岁以后,孩子就有自尊心了,当众打骂会让他感觉很受伤,形成自己的情绪应对模式。 到了小学,孩子基本对老师的话,言听计从,家长的话,听而不闻。初中,也就是青春期,朋友就会变得比较重要,如果这个时期孩子叛逆,那么家长介入的作用,几乎微乎其微。 另外,从脑科学的角度分析,人的大脑对习惯性的东西常常会自动忽略。所以,当父母第一次“吼”的时候,孩子可能会暂时被震慑住,但久而久之,孩子就习惯了,有时候根本没在听家长骂的是什么,所谓的“靠吼管教孩子”也就失效了。 朱教授说:“追本溯源,家长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如果问题一出来,家长只靠一招吼的话,那会不断地恶性循环。以身作则,比说什么都有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