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大脑为救护车一路开绿灯
一部手机解决几乎所有日常所需
萌萌的机器人在大学校园里送快递
有了城市大脑,杭州将打造成一座能自我调节、与人类良性互动的城市。
杭州西湖区48个点的700多个停车位,试点停车费“无感支付”。
在浙大紫金港校区送快递的机器人基普拉斯
老倪25年的120救护车司机生涯里,每天都伴随着焦灼。这种困扰他多年的不安情绪,一方面来自每天争分夺秒跟死神赛跑的天职;另一方面,抢救路途中随时可能出现的不可测因素,也常令他精神高度紧张到几乎崩溃。不过今年,老倪的职业生涯发生了逆转。
这种神奇的逆转在于,每次出车,交通信号灯好像听得懂生命的召唤,在老倪行经的每个路口都会突然变成绿灯。他出车一趟,可以比原来节省一半左右的时间。
在杭州的交通版图上,交通信号灯正变得越来越“听话”和智能。而在由衣食住行等细枝末节构成的城市体系里,杭州正成为新型的城市标杆:一个叫“支付宝”的软件,几乎承包了所有支付场景。现在,刷脸支付也开始运用到越来越多的生活场景中,支付宝上同时提供缴水电煤费等60多种便民服务;菜鸟则在不断升级物流速度,在杭州不少地方,给你送包裹的可能是个机器人;超级机器人大仓也在大量部署,越来越多的包裹从下单到送达只要半天时间……人工智能正渗入各种细枝末节,生活变得越来越便利,甚至科幻起来。
“城市大脑”治愈老司机的焦虑
老倪是杭州萧山的一名120救护车司机,驾龄25年,每天都要承受不小的精神压力。
“救护车在紧急情况下虽然可以闯红灯、逆行,但现在大的马路往往有隔离带,遭遇大堵车时,同样寸步难行,影响抢救时间。而且,闯红灯的情况下,驾驶员往往会面临巨大的心理压力——万一出现交通事故,司机需要负主要责任。”
让老倪紧绷了20多年的神经放松下来的,是一套叫“城市大脑”的系统,由阿里云、浙大中控等13家高科技企业的顶级人工智能科学家构建。
这是一套非常精细的调度系统。比如,在救护车接到报警信息开始,系统已经做了秒级的分析判断,精细到沿途路口几点几分几秒开绿灯,开哪个路口的绿灯,并对路口进行提前排空,保证救护车到达路口时前面没有车辆。
在去年的云栖大会上,阿里巴巴集团技术委员会主席王坚解释了最新版的“世界上最远的距离是什么”:最远的距离,就是红绿灯和交通监控摄像头之间的距离,“它们在同一根杆子上,却从来没有被数据连接过”。
就在当时,杭州正式启动“城市大脑”,即为杭州安装一个智能中枢,将杭州打造成一座能够自我调节、与人类良性互动的城市,而解决交通拥堵问题是城市大脑要挑战的第一个难题。萧山区市心路,正是城市大脑交通模块的试点区域。当时的试验数据显示:通过智能调节红绿灯,道路车辆通行速度平均提升3%-5%,部分路段提升11%。
经过一年准备和反复测试,萧山的这个“城市大脑”已经变得越来越聪明和具有灵性。目前,它开始在更大范围内进行试点。
在今年的云栖大会上,杭州交通局副局长孔万锋揭晓了这座千年古城的现代科技应用成果:今年7月6日,城市大脑交通V1.0上线测试运行。在试点的22公里中河-上塘高架道路上,通行时间减少15.3%,出行节省4.6分钟,莫干山路等地面主干道平均延误降低8.5%,出行节省1分钟。
在阿里云机器智能首席科学家闵万里看来,萧山救护车案例只是城市生活享受技术红利的一个小方面。通过对数据智能的认知,未来,城市大脑还将在城市管理、交通管理,环境治理等方面,做更多垂直化场景下的数据应用解决方案。“把技术和应用场景嫁接,让老百姓在衣食住行等各方面享受技术红利,生活越来越方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