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4日14点,由浙江省文物局主办,杭报集团杭州网承办的《“浙里”光影 “云看”文博·浙江文博直播日》活动将带大家参观浙江省博物馆。
浙江省博物馆将展出史上最完整的南宋“干部档案”——徐谓礼文书,为我们展现南宋时期的官僚制度、政务运作和社会风情。 珍贵国宝“徐谓礼文书”文书随葬地下八百年,能重见天日,向世人展示其包含着重大的学术价值和文化意义,这背后还有着一段惊心动魄的故事。 ↑ 郑嘉励 2011年3月的一天,郑嘉励从杭州赶到武义县博物馆讲课。身为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的研究员,这样的业务交流于他而言,司空见惯。但这一回,似乎注定会有些波澜。
课毕,武义县博物馆馆长董三军拿来几张照片,让郑嘉励过目。 “是文物贩子正在兜售的,说是800年前南宋的文书。”董三军把照片递给郑嘉励。照片中的“文书”只有几卷,小楷整齐地码在泛黄的纸上,看起来,似乎像某位官员的“履历表”。 南方的气候,夏季湿热、漫长。而眼前照片呈现的,分明是一张张字迹清晰的文书。800年过去了,纸质文物居然会保存得如此完好? 真的吗?假的吧? 照片上,文书主要分“敕黄”和“印纸”两部分。困扰郑嘉励的是这个问题:如果是件假文物,造假者为何要围绕一个叫“徐谓礼”的南宋人,苦苦地造出有关他的文书资料来呢?“徐谓礼”的资料在历史上近乎空白。有关这样一个人的“文物”,就算被造出来,其意义又有几何? “有心要‘造’南宋的文书,完全可以造陆游的《釵头凤》,造杨万里的‘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呀。瞧,多雅致的句子,写进去多应景。这样的风雅文物才能卖个好价格嘛。”郑嘉励这样说。 徐谓礼敕黄(局部) 而文书照片上传递出来的消息非常丰富、翔实。比如“嘉熙三年四月,少传平章军国事益国公……”在这份由当时的“尚书省”签发的“任命状”(也就是‘敕黄’)中,右丞相、左丞相的名字一一列出,如果是造假的文物,要恰好了解到那一年朝廷中丞相的名字,几乎做不到。“印纸”的内容更加丰富、具体、生动,“印纸说明了,类似今天官员的‘绩效考核表’加上一些推荐别人当官的‘保状’。”
“我认为,这种文物从内容到形式都是今人无法造假的,必属‘真迹’无疑。”郑嘉励建议馆长董三军立即报案! 武义县公安局刑侦大队接到董三军的报案:可能有一古墓被盗,盗墓者正出售官牒文书。情况紧急,武义县公安局迅速成立专案组,着手侦破此案。 听完董三军的情况介绍后,刑侦大队长李浩觉得案情重大,立即向局领导作了汇报,引起了县公安局领导的高度重视,要求不管案件是否发生在武义,已经首先接到了报案,就得先行予以受理。随后,武义县警方抽调精干力量,成立了以副局长蔡高鸣、刑侦大队长李浩、副大队长陈海江、民警潘冠武为主要班底的“专案组”,对此立案展开侦查工作,办案过程对外界严格保密。 以照查人摸清嫌疑人底细 ↑徐谓礼墓位于武义城郊 单凭一张不知来源的照片,根本无法判断案件发生地是哪里,案件的侦破工作可以说从一开始就如同大海捞针。专案组人员仔细研究了案情后认为,照片的持有者必定与嫌疑人有重大关系,或许就是嫌疑人。于是专案组决定先从这张照片的来源入手,据此查明物品的持有者。
据报案情况所提供的线索,照片是一个从叫“小吴”的古玩收藏家手里得到的,“小吴”曾说过有人向其推销过这件东西。侦查人员通过多方调查,发现“小吴”有正当职业,平时喜欢收藏古玩,与市场上玩古董人接触较多。侦查人员通过与“小吴”的接触得知,这个东西是另外一个本地人介绍给他的,但没有说卖家的情况。专案组经过对“小吴”的上手调查,发现此人并非古玩收藏人,他也是偶然从别人手里得到这张照片,但是连那人是谁都已搞不清。 ↑专家们在现场勘查 这条线索到此就断了,侦查人员决定另辟蹊径,以武义为中心,走访周边的古玩市场,以期获取其他线索。“既然有人在推销这个物件,他肯定会在相关市场上发出信息。”李浩等人这样分析。
为了扩大案件侦查线索,办案民警先后辗转了福建、安徽、江西以及浙江本省的一些古玩市场。功夫不负有心人,民警在走访了多地古玩市场后,发现这张照片曾多次出现在各地,最终的焦点聚在了一个叫“阿兴”的人身上。 民警通过对“阿兴”进行侧面调查,得知此人是永康人,专门做古董生意,也是一个收藏爱好者。那么,照片上的物品是不是就在“阿兴”身上呢?为防止打草惊蛇,侦查人员决定先不与其正面接触,而是进一步在外围对“阿兴”展开调查。 通过多方调查,侦查人员终于发现,有一个叫程某的履坦人,与“阿兴”联系比较频繁。专案组人员一边对程某进行调查,一边侦查人员乔装成玩家身份,通过中间人与“阿兴”联系,表示要买这件文物。
“我们经过调查得知,程某近两年专门对古董文物进行学习,还学过易学相术,没有正当职业,与社会上接触都比较神秘。而那边又传来消息,‘阿兴’说程某手里有货,但是文书有很多卷,他们是分几个人存放的,程某手上只有一部分。”李浩说到,“我们继续对程某进行秘密调查,发现他曾经向打铁点订制过一种洛阳铲,这是专门用于挖墓的工具。所以我们初步确定此人有重大嫌疑。” 随着侦查工作的步步深入,一个叫杨某的男子又进入了民警的视线。此人与程某联系密切,每次两人见面时很隐蔽,都会把门关起来,行迹十分反常。而且杨某懂得风水之道,平常会给别人看风水,而据其他一些盗墓案件侦破的经验,盗墓者中往往有人会懂一些风水之道。民警经过进一步的侦查,发现王某和汤某也与程某有联系,而巧的是,民警发现王某和汤某曾因盗窃文物被判过刑。 全力追缴被盗珍贵文物 “嫌疑人发现了4个,但是文物却一直都没有线索。”李浩说,“在没有见到实物前,我们不敢贸然对程某等人正面接触,因为这个东西就是纸张类的物品,很容易藏匿,同时也怕他们一有风吹草动,销毁文物。为了防止文物流到境外,我们和博物馆制定了很多套方案,最终决定装扮成买家,以买文物的名义想办法见到实物。” 由于程某每次与买家见面,带的都是文物的照片,侦查人员就乔装成“买家”,让中间人捎信给程某,以照片不能辨别真伪为由,要求程某带实物前来交易。 终于,机会来了。2011年7月,程某应侦查人员乔装的“买家”的要求,带着一卷文书实物到上海。“买家”表示要看其他的文书,程某说文书共有13卷,分别存放在5个人手里。看过实物后,侦查人员心里更有底了,这个东西很可能就是文物专家说的南宋时期徐谓礼文书。此时,文物的去向终于露出冰山一角。但是如何才能将文物全部顺利追回呢? 侦查人员继续以“买家”的身份与程某保持联系,并表达了“要货”的诚意。当时,程某要价120万元,而侦查人员在前期调查中得知曾有人出价70多万。为了吊住程某等人的胃口,侦查人员给出了高于他们的价格,表示愿出价100万元,但要求文书全部收齐才要。到了10月份,急于出手的程某等人找到中间人,向侦查人员乔装的“买家”表示成交的意愿。“买家”提出要求验货13卷文书时,程某与杨某开始从其余人手中收回了这些分开存放的文书。 12月28日,专案组通过秘密侦查,发现文物已经集中在程某与杨某的手中。侦查人员还发现,程某曾将一包东西放在旅行袋里去了亲戚家,等从亲戚家出来后,旅行袋却没有了。侦查人员断定,文物就在程某的亲戚家和杨某家中。 ↑ 民警起获的盗墓工具 文物全部集中一起,嫌疑人也确定,就等收网了。12月28日,专案组人员展开收网行动,将嫌疑人程某、王某、汤某、杨某抓捕归案,并从程某的亲戚家和杨某家中搜到了13卷文书。
↑缴获的部分其他文物
↑ 武义县公安侦查人员清点缴获的文物 通过审讯,他们又交待了另一名团伙成员徐某。专案组民警连夜将徐某抓获归案。
“看到文物的时候,我们都惊呆了。13卷文书完好无损,纸张保存得非常好,跟现在的牛皮纸很像。”李浩说到。 12月29日,13卷文书由警车押送到省博物馆进行鉴定。经专家鉴定,此文物是国家一级珍贵文物,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和科学价值。 2012年1月4日,省博物馆的12名专家齐聚武义,对文物和古墓再次进行考究和鉴定,都惊叹不已。 ▼延伸阅读▼ “浙里光影,云看文博” 跟随系列直播,开启纵览五千年的浙江文博之旅! 郑嘉励:雷峰塔地宫考古发掘记 ↓ 见 下 页 ↓
上山挖笋偶然发现古墓 徐谓礼夫妇合葬墓 据程某等人交代,这个南宋时期的徐谓礼古墓,是在一个偶然的时机被他们发现的。2005年的春季,王某在熟溪街道胡处村龙王山上一次挖笋时发现的。之后,他就找了程某、杨某等人,由程某、杨某看风水,汤某和徐某负责挖,个子矮小的王某则钻入古墓内盗取文物。那一次除了13卷文书外,还盗取了一些素纸。为防止被发现,程某等人便将文物分开存放,等待时机再拿出来卖。后来,汤某觉得古墓里应该还有值钱的东西,又回到古墓里偷出几件衣服,结果被其拿到水里洗没了。
↑ 缴获的部分其他文物 “这伙人分工明确,且手法什么都很熟练,所以我们断定他们肯定不止一次作案,所以,继续进行深挖犯罪,从中侦破其他盗墓案件。”李浩说到。果不其然,通过深入侦查,警方又挖出了10余名盗墓作案人,破获盗窃金华、丽水等地宋元时期古墓葬案20余起,追回数十件各类文物。
↑ 盗墓者指认现场 办案人员通过审讯获悉,这批“徐谓礼文书”曾被他们出手给北京的一个古玩收藏者,因对方在市面上从没看到过这样的东西,难辨东西的真假,事后又反悔了,要求程某等人还钱退货。但程某等人只还给对方一部分钱,所以对方扣留了其中的4卷文书。
徐谓礼告身(局部) 徐谓礼文书 为此,办案民警在2012年7月5日赶赴北京,将已经流散到北京的另外4卷徐谓礼“录白告身”文书追回。至此,徐谓礼文书“告身”、“敕黄”、“印纸”三部分内容,终成“完璧”。 ▼延伸阅读▼ “浙里光影,云看文博” 跟随系列直播,开启纵览五千年的浙江文博之旅! 徐谓礼文书首次公展 了解国宝文献重光的背后的故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