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访杭州市消防救援支队搜救犬站 浙江日报 杭州市区暴雨如注,杭州市消防救援支队特勤大队搜救犬站接到转塘街道村民求助:一位老人在山林里“失联”。两名消防员随即带上搜救犬“无情”前去搜救,两小时后,一路嗅着气味搜索的“无情”在一棵樟树边蹲下了,消防员在3米外的灌木丛中找到了腿脚受伤难以动弹的老人,并将他背下了山。 这是搜救犬站日前应对雨季可能出现的救援场景进行的一场实战搜救演练。连日阴雨,各类突发事故频发,也让各地消防救援队伍进入一年中最忙碌的季节,他们中,有一群特殊的队员,那就是搜救犬。作为全省唯一的专业搜救犬队伍,成立8年来,这样的小型救援每年不计其数,更重要的是,在丽水里东、遂昌县苏村山体滑坡等30多次大型救援现场,它们屡立大功,在复杂地形、环境下,成功定位、帮助搜救出50多人。 这支“汪汪队”每天是怎么训练、生活的,一身过硬的搜救本领又是如何练成的?近日,我们来到这个搜救犬站,走近这群特殊的救援队员。 8秒 找到带一小滴血的木板 “汪汪汪……”清晨5时30分,一阵犬吠打破了凤凰山的宁静。随着训导员的到来,一只只搜救犬激动地在自己的小“别墅”里又蹦又跳,用饱满的热情迎接自己的主人。 训导员打开“房门”,向小家伙们问好,送上可口的早餐,并仔细打扫他们的一室一厅和后院。 位于杭州凤凰山南麓的杭州市消防救援支队特勤大队搜救犬站成立于2012年4月,主要承担浙江省域灾害事故救援和跨省增援等任务,目前有9名训导员,25只搜救犬,犬种包括德国牧羊犬、马里努阿犬、寻血猎犬、英国史宾格犬和拉布拉多犬等5个犬种。 1小时后,训导员们带着各自的搜救犬,开始了上午的训练。第一个训练科目是血迹搜索,训导员肖植西让他的搜救犬“无情”等候在门外,带着记者先进了训练馆。 这是一块200平方米的场地,上面铺着木板。“哪怕只有小小的一滴血,它都能很快找到。”肖植西说着,从包里掏出一根装着血的试管,往一块木板上滴了一小滴,然后将木板翻面。 “搜!”肖植西向“无情”发出指令,“无情”箭一般冲入场内,仔细地搜寻,8秒后,它趴在一块木板旁,一动不动,我走过去一看,果然就是那块带有血迹的木板。 “灾害事故发生后,往往会有人受伤流血,通过血迹搜索,有助于我们更准确地定位被困者。”肖植西介绍,2016年遂昌县苏村山体滑坡救援时,“无情”就是搜索血迹成功定位了两名被困人员。 “别看只有短短几秒,背后可是常年的艰苦训练。”肖植西说,“无情”是只马里努阿犬,出生于2012年7月,2013年3月22日接到搜救犬站后,开始接受专业训练。“就像一名小学生一样,它要从最基础的直立、蹲坐、趴倒等动作开始,逐步培养我和它之间的默契,然后才能训练它穿越障碍、气味反射、搜索以及示警等能力。” 为了让“无情”对人体血迹的特定气味产生稳定的条件反射,肖植西进行了无数次循序渐进的耐心训练:先让它在草地上搜感兴趣的东西,让它以为是在做一个有趣的游戏。然后转到泥地、硬质路面和室内,环境由简单到复杂,用血也由新鲜到陈旧、由多到少。等它具备相应能力后,再模拟现场设置不同的训练环境,让它在真正的搜救现场来之能战。 “现在,‘无情’已是整个搜救犬队资历最老、业务能力最强的搜救犬之一,但就算立过再多的功,也需要保持高强度的训练,以免技能退化。”肖植西说,对于人的搜寻,它的速度就更快了。在一个约500平方米的平地上,无论你躲到哪里,它不到10秒钟就把你找到。 见记者有点不信,肖植西带记者来到边上足球场大小的室外训练场,让记者做他的助手,藏进一个箱子。为了加大难度,记者特意挑选了一个杂草丛边的箱子钻进去,刚刚准备计时,耳旁就响起了“无情”“汪汪”的叫声。 这种对人体气味的高度敏感,让搜救犬在有人员失踪、被困、被埋压却又难以迅速确定其具体方位、生命体征的事故现场有了很多用武之地,合格的搜救犬能弥补生命探测仪器的不足,提高救援效率,为救援争取宝贵时间。 “记得有一次,我们参与了对一位失踪驴友的救援,‘无情’利用自己敏锐的嗅觉,经过一个多小时的搜索将他成功定位,帮助救援人员在最短的时间内将这位驴友救出。”肖植西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