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市快报 “您有一笔300元的进账记录。”
前天一早,熟悉的短信提示音响起,桐庐法院执行局王法官一看,又有300元打进来了。 每个月8日,王法官都会收到这样一条短信。从2011年至今,同样的入账记录共有112条,持续了将近十年。 这笔钱是70岁的成大妈(化名)缴纳的,她是桐庐法院一起案件的被执行人。 成大妈有一儿一女,女儿嫁到外地,儿子在桐庐做小生意,后来生意失败,欠了一屁股债。 儿子欠债的事,成大妈了解不多,直到2009年,有债主找上门,她才知道。 “你儿子现在人也找不到,我钱也拿不回来,你说怎么办吧?” 面对债主,成大妈有些不知所措,这么多年,家里生活算不上宽裕,但她从没欠过别人钱,听说儿子欠钱,成大妈不太相信。 给儿子打了好几个电话,最后一个总算通了。儿子承认确实欠了钱,但现在手头紧,还不出。 “人家说你欠了好几万,是真的吗?” “是真的,6万块……”儿子说完,长叹一口气。 成大妈也蒙了,6万对她来说是个天文数字——年纪大了村里照顾,让她打扫公共卫生,每个月休息两天,能收入1000多块钱。老伴身体不好,长年在家,也没有收入。6万元,她这辈子都没有过这么多钱,她和老伴不吃不喝5年才能攒够。 但儿子欠了人家钱,这是事实。 成大妈思来想去,做了个决定:“这笔钱,我来帮他还,我给你写张欠条。” 白纸黑字,写得清清楚楚,成大妈在落款处签了名字。 原本约定2009年底前把钱还清,但成大妈一下子确实拿不出这么多钱。 2010年4月,债主起诉到法院,法院判决后,案件进入执行阶段。 其间成大妈也和债主见过面,她提出,自己手头没有那么多钱,希望能分期慢慢还。 “只要我还有力气干活,我就去赚钱,每个月还你一点,到我做不动为止,行不行?” 债主起初也有些犹豫,但看对方家里条件确实不怎么样,加上成大妈态度诚恳,还是同意了。 成大妈每月7日发工资,家里需要留些钱做日用开销,按照约定,每月还300元,8日打进法院账户。 就这样,从2011年1月开始,成大妈开始了每月还款。 王法官还记得第一次见到成大妈——肤色黝黑、个子不高,衣着打扮朴素,是个再普通不过的农村妇女。 第一次还款,成大妈是揣着3000块现金来的——这是她和老伴的所有积蓄。她跟法官说,眼下只有这些,往后就要一个月一个月地还了。 “像这样的承诺,我们在工作中不知道听到过多少次。”王法官说,在执行局工作这些年,被执行人见过很多,打过交道的“老赖”也不少,很多人都是话说得漂亮,承诺一套接一套,但真正能信守诺言的寥寥无几。所以刚听到成大妈这么说,他心里也有些疑虑。 让王法官意外的是,之后每个月8日,他都会准点收到执行款到账的提醒短信,从来不需要督促。一年、两年……从未间断。 王法官再次见到成大妈是在2013年,她看起来憔悴了不少,人瘦了一圈,眼眶红红的,没什么精神。 “法官,我儿子得癌症,去世了……”还没说两句,成大妈眼泪落了下来。 王法官正想着怎么开口安慰,成大妈赶紧又接上了话:“你们放心,债我一定会还掉,儿子走了,我不能让他在那边还留着这个心事。人这一辈子,就图个安心。” 成大妈说,自己身子骨还算硬朗,除了搞卫生,还能在村里接些杂活,帮别人烧烧饭、缝补衣物,也能赚些小钱补贴家用。她还劝法官放心,每月留的这些钱,够她和老伴吃饱饭了。 其实王法官也到村里走访了解过,听村民们说,成大妈家原本生活就不宽裕,背上这笔债以后,二位老人日子过得更紧了,有几次碰上成大妈买菜,都是拣最便宜的买,有时看她在水果摊前转了又转,最后还是没舍得买。 “一年到头都没得休息,何苦哦。”有村民劝成大妈,她只是笑笑。 在村民们眼里,成大妈虽然没什么文化,但是个实诚人,平时买东西,该给多少就给多少,从不贪小便宜。 村里这个年纪的老人,要么去城里帮忙带孙子孙女,要么在家打打牌搓搓麻将,日子清闲,像成大妈这样整天在外干活的,不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