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纯”字上方再叠个草字头,得“莼”,念“chún”。看到它,便仿佛感受到一丝来自远古的草木芬芳,随着春夏之交柔软的风一起,拂面而来。
在中国,自古来一草一木、一蔬一果,都寄托着先民对时令最敏感的察觉、对大自然的感恩。这样的热爱,早从《诗经》里便可窥得——“思乐泮水,薄采其茆。”茆,即莼菜。
莼菜是一种娇嫩的植物,常见于池塘湖沼中,性喜温暖,适宜于清水池中生长。水越清,品质就越高;采得越早、越嫩,就越值钱。
西湖种植莼菜历史悠久。明代《西湖游览志》记载,西湖苏堤望山桥曾种植莼菜。如今的西湖莼菜,大多产自杭州市西湖区双浦镇及周边地区,这里也是现在莼菜为数不多的产地。
“西湖莼菜胜东吴,三月春波绿满湖。”莼菜,与其说是一种美食,不如说是一份寄托。《世说新语》记载,西晋文学家张翰,在外为官,因思“吴中菰菜、莼羹、鲈鱼脍”,弃官回乡,此后莼菜便有了思乡之意。
莼菜味道清香,营养丰富,可用来制作西湖莼菜羹、莼菜黄鱼羹、虾仁拌莼菜等杭州名菜。尤其5月中旬到7月中旬的莼菜,茎叶肥壮,蛋白质多,品质最佳,口感最好。
双浦镇湖埠村的莼菜田,面积不算多,狭长地“长”在山凹里,被纵横的田埂分割成不规则的块状。
几乎每片莼菜田边都靠有一艘简单的小木船,在等待着春风吹又生后,莼菜肆意生长,再等待着莼娘们提着水桶,采撷而归。
每年4月底5月初,是莼菜开始采摘的时节,一直要持续到10月底。越是珍贵的食材,采摘便越艰辛。采莼菜是件辛苦活——
早晨4点出门,下午3、4点结束,一艘木船、一个水桶、一顶帽子、一个饭盒,采摘莼菜的莼娘们须趴在小船上,一边用手当桨划着水,一边从水里挑起蜷卷的嫩叶,丢到船舱内。一天在水上“漂”10多个小时,做无数次同样的动作。一天下来,泡在水里的手便会发白起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