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日报讯 如果不是突然宣布停掉,人们不会想起一个高校的小小食堂竟然办得如此之好,如此之成功,如此之受人欢迎,如此之让人怀念。 12月1日,浙江大学西溪校区留学生食堂做完“最后的晚餐”,宣布关张。笔者在这天中午特意赶到这里吃上一餐,11:10到达,座位已全满,队伍排到门口边,一拨拨记者正在采访。 “西溪留食”,已办了整整20年。它的关张,引起空前反响。12月1日和2日,《都市快报》先后用两个整版做了报道,新媒体上推文的阅读量迅速升到10万+,网络上更是刷屏一片。102岁老人特地要过来吃饭;有年轻人提着行李箱从桐庐坐高铁过来,一定要吃上这“最后的晚餐”;晚餐的队伍一直排到大院二十几米开外,需要排队三四十分钟才能点上菜……这长长的队伍,正是对一家普普通通甚至多少显得简陋的食堂的最好致敬! 我们知道,单位办食堂,有办得好的,也有办得孬的,而办得好的食堂,对员工来说是多么的重要!这个“西溪留食”,最初主要是为留学生办的,后来随着校区功能的调整,留学生不大见得到了,加上位置不在校园而在社区,并且对公众开放,所以附近许多居民都到这里吃饭,它也成了社区食堂,甚至社区老年食堂,经常是社区群众来吃饭的比浙大师生还要多。 “西溪留食”有口皆碑,甚至成为这一带的饮食地标,主要原因一是好吃,二是便宜,亦即“物美廉价”。菜价多年来基本保持定价,只有部分菜稍微涨了一点;不仅便宜,而且分量足,还真当是好吃。笔者这天中午点了一个葱油鲈鱼、一个家常豆腐和一碗饭,一共34元,吃得很撑了,当即感慨:家常饭菜香,好吃毋须言;阿姨穿梭忙,人人吃得欢……这菜是家常菜的烧法,很入味,让人想起“妈妈的味道”;家常饭菜最养人,吃大餐只是偶尔的事,到这里点菜吃饭,感觉如同“回家吃好吃的”。小时候,幸福是很简单的事;长大了,简单是很幸福的事——这个食堂就是提供了这样的“简单”与美好。 最重要的是,他们20年如一日,兢兢业业,默默无闻,就是专心把食堂办好,让师生和居民吃好。办一个最多容纳百把人的食堂,算不上什么大事;而把小事做好,一如既往坚持做20年,成功是必然的,受欢迎是必定的。把一件小事做成大事、好事,依靠的就是恒心和平常心。食堂的徐经理说,她是第一批员工,把自己的青春和大半辈子的记忆都留在这里了。这些普普通通的办食堂的人,也是令我们尊敬的人;他们一辈子坚持把一件事做好,也是值得骄傲的。我们的城市,我们的社区,离不开这样的人们。 那么,一个如此受欢迎、好口碑的食堂,为何突然要关张?只因油烟和噪声扰民,带来不少怨言。食堂紧挨着杭大新村22幢,无疑对这里的居民有影响。“两利相权取其重,两弊相全取其轻”,于是有了这样的结果。 然而,“西溪留食且留下”,这是好多人的愿望。未来何去何从?能否另觅一个地方重新开张?能否在便民的同时不扰民?人人在议论,个个都挂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