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于日本的“小惊喜” 现在成了恶意炒作 然而,真正让盲盒进入大众视野的,不是其精美的设计,独一无二的题材,而是价格的非理性上涨。 “就是玩具”创始人、资深手办玩家付可介绍,盲盒最早是从日本流传过来的,和扭蛋类 似,就是大家路过扭蛋机、便利店随手消费的小东西,乐趣在于开启后带给玩家的小惊喜,可能是你喜欢的款式,也可能不是。 “盲盒在中国,主要是一种潮玩和盲盒结合起来的惊喜玩法,在一些针对女生市场的线下店火爆起来,类似日本medicom出品的Bearbrick小熊和Sonny angel。”付可说,“很多女孩在线下抽到重复或不想要的款式时,就会在QQ群或者微信群交换自己没有的款式。” 换句话说,在进入中国的很长一段时间里,盲盒都属于小众群体的玩具,即使有交换和交易也多集中在爱好者之间,远不像现在,被资本和“潮玩黄牛”带离了原有轨道。 “这个市场越来越让人看不懂了。”来自北京的资深女玩家雪樱表示,如今像泡泡玛特的隐藏款,一出来价格就坐上了火箭,随便翻个几番很普遍。比如最近出来的一款茉莉花童,隐藏款已经卖到近900元,而它本身的售价才59元。 “差不多一周的时间,已狂涨了近14倍。”雪樱说,“更离谱的是潘神圣诞隐藏款,原价59元,二手平台最高卖到2350元,狂涨39倍。” 或许正是在这种财富效应的刺激下,收集盲盒不再是表达对玩偶本身喜爱的一种方式,更像是一种“赌博”。一位在盲盒上投入数万元的白领就将其称为“合法的毒品”,她曾经和丈夫花了近万元包圆了一个系列,就为了抽中隐藏款,但在打开所有盒子后,内心中只剩下无尽的空虚。 对于盲盒在国内发展的趋势,付可并不认同,因为无论是公司还是媒体,都在渲染盲盒身价暴涨,很少有人像老玩家一样关心盒子里玩偶的来历和故事,“现在所谓的盲盒文化,到底有没有文化在里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