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3 外壳材料是否阻燃? 实验过程:实验人员先将样品A底座的面板拆下,将其分解成两份,取其中一份进行预先处理之后,将材料夹至实验仪器上。 此后,将灼热丝加热至指定的550摄氏度。温度稳定之后经过实验人员操作后,夹有测试材料的小车向灼热丝缓缓驶去,直到触碰到灼热丝。接触后3秒钟左右,可以看到,材料上有薄烟冒出,随后烟雾越来越大,接触时间达到预先设置的30秒钟后,小车自动移开。可以看到经过试验后,检测材料已被燃穿,但并未发生燃烧以及材料融化滴落的现象。 专家解读(浙江省检验检疫科学技术研究院电器检测实验室副主任李镇):这个实验有两个判定要求:材料接触灼热丝期间没有起燃;或者材料燃烧,但在移开灼热丝后30秒内熄灭且底下的绢纸没有被点燃。 本次检测的材料只是穿孔,没有燃烧、滴落现象,属于合规产品。作为家电产品的外壳材料检测温度按标准一般是550摄氏度,而直接支撑带电部件的材料耐热性则可能要达到750摄氏度以上。 对此,值得一提的是,虽然实验中这款小风扇(样品A)的材料是阻燃的,但是由于小风扇内存在多个电子元件等,网监中心专家建议还是不要放在相对高温以及太阳直射处,应在避光阴凉处储存。 实验4 小电器中的电池会存在怎样的风险? 实验说明:由于电池实验危险性相对较高且实验耗时较长,实验人员将样品A拆解后,发现其中使用的是目前小电器中较多使用18650锂电池。实验人员就此前针对18650锂电池模拟重物冲击等实验进行解读。 撞击实验:实验人员在18650锂电池上放置一节铁棍,并用9.1KG的重物砸向铁棍,18650锂电池的外部钢壳上出现凹陷,随即电池发生内短路并发热,电池极端过热后将包裹在电池外的外衣燃烧殆尽。 专家解读(浙江省检验检疫科学技术研究院电器检测实验室副主任李镇):电池方面,镍氢电池及干电池放电电压比较低,使用时需要多节串联增加电压,不便携;而锂电池放电电压高,循环寿命长,所以现在充电宝、手电筒、家用吸尘器、小风扇甚至电动汽车较多使用的是锂电池。 为了增加安全性,此类电池一般会配套设计有保护板,在电压过高或过低时会截止,让电池不再充放电。使用时若保护板产生故障,对锂电池充放电保护就不起作用,会一直充放电,这种情况也容易出现危险的。 消费者如何辨别锂电池?网监中心神秘买样工作人员解释,从产品外包装就可以看出。电池电压为3.7V一般来说都是锂电池。消费者在购买时还要看一下电池容量,这种电池一般容量是在2500毫安以下,有些产品会宣传充一次电可以超长使用,若是外包装将电池容量标过高或是没有标注电池容量,消费者在购买时都要注意。 专家提醒,锂电池在使用时最重要的是要防水和防高温。浸水电池短路容易产生起火爆炸,高温则会导致保护板故障及电池内部化学物质特性变化。此外还需要小心产品因重物挤压变形。电池的极板和极板之间有层隔膜,砸了之后会因为变形把排列好的隔膜割破了,会产生剧烈的爆燃反应。据此我们建议商家生产带电池设备的产品在说明书中加入电池相关的警示说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