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网
Eng|繁体||
您所在的位置:
杭州网 > 慢读杭州
 
 
大宋儿郎 雕青簪花
2022-05-27 17:46:19杭州网

望海潮

《阮修沽酒图》 明 陈洪绶 上海博物馆藏

《靓妆仕女图》 北宋 苏汉臣 美国波士顿艺术博物馆 藏

墨分五色。古往今来,人们在如何装饰自己的问题上,总有自己的审美和思考。

回溯至宋,虽没有高清相片可以如法炮制,却还是可在斑驳的画卷和流转的文字之中,感受到一种宋人之美,精粹意气,淡然素净。

而借由这些梳妆打扮,从更深处奔涌而出的,无不是生命内在的激情与对美好的向往。

夏天的风正蠢蠢欲动,“揉蓝衫子杏黄裙”,真是好看,可由心而生的神采奕奕,才更打动人心。

俞美娜

“赖有岳于双少保,人间始觉重西湖”。南宋名将岳飞,是我的杭州老乡。从少年时代开始,他就不断从这样的历史中走来—— “撼山易,撼岳家军难”的所向披靡,十二道金牌的遗恨,风波亭里的“天日昭昭”,无论哪段佳话,都总会让人想起他背上的四枚大字——“尽忠报国”。

《宋史》曾载:岳飞蒙冤下狱后,秦桧曾派御史中丞何铸去审讯,岳飞悲愤难言,脱去上身衣服,何铸上前察看,不由得心中一凛,只见他背上“尽忠报国”四个大字,深入肤理。何铸大为感动,宁可罢官贬职也不愿再审岳飞。无独有偶,北宋名将呼延赞身上也刺有“赤心杀贼”,以此明志。

原来,大宋儿郎甘愿承担针扎刀割的切肤之痛,是一份男儿志气的雄心凌云。

花绣尽淋漓

文身,又被称为“花绣”“锦体”,这一现象并不是由宋开始的。

“体无完肤”一词,最早出现在唐代笔记小说《酉阳杂俎》中,就是用来形容文身遍布。《汉书·地理志》中,也曾载“吴粤之君皆好勇……文身断发,以避蛟龙之害”。

不过,文身确是由宋流行起来的,“今世俗皆文身,作鱼龙、飞仙、鬼神等像,或为花卉、文字”;故宫博物院藏有一幅宋代的戏剧海报,画的是一出名为《眼药酸》的杂剧,其中,“酸秀才”的两只手臂上都有刺青。

在宋代,文身者们还有自己的社团,叫“锦体社”。南宋临安府每逢“神祠诞辰迎献”或重大节庆,西湖上都要大开画舫,演出热闹非凡,“龙舟六只……杂以鲜色旗伞、花篮、闹竿、鼓吹之类”。这些画舫上,最为引人注目的便是一群遍体纹身的锦体浪子,这些人在船上手舞足蹈、上下翻飞,围观的百姓便如搅海翻江,鼓掌喝彩。

钱塘江观潮时,数百位水性高超的锦体健儿,清一色披散着头发,裸露出精壮强健的体魄和锦绣文身,手持彩旗,在翻滚的江涛中踏浪而上,可逆江招展的旗帜却丝毫没有被潮水打湿,真可谓尽显风流。

在以宋为叙事背景的文学作品中也能感受到文身的流行热度。《醒世恒言》中,保护康王渡江的两川节度使郑信,“左臂上三仙仗剑,右臂上五鬼擒龙,胸前一搭御屏风,背上巴山龙出水”;《水浒传》里,花和尚鲁智深背上刺有花绣;花项虎龚旺脖子上刺有虎头;病关索杨雄则是“两臂雕青镌嫩玉”……这当中最出众的便是浪子燕青,“一身雪练绣了这身遍体花绣,却似玉亭柱上铺著阮翠。若赛锦体,由你是谁,都输与他”,也许,宋代是文身爱好者的黄金时代。

簪花得自在

如果说,将文身视作一种风尚,让人感受到大宋儿郎的热血,那么,这些簪花的男子会让人感受到生活中的写意风流。

熙宁五年(1072年)三月,吉祥寺(今仙林桥直街附近)内,牡丹盛放,时任杭州通判的苏东坡应太守沈立之邀,前来赏花,并在《牡丹记叙》一文中记载了这场热闹非凡的赏花盛事:“酒酣乐作,州人大集……饮酒乐甚,素不饮者皆醉。”意犹未尽的东坡还专门写了一首诗《吉祥寺赏牡丹》:

“人老簪花不自羞,

花应羞上老人头。

醉归扶路人应笑,

十里珠帘半上钩。”

这年,苏东坡35岁,作为州府的副长官,他折了一枝牡丹插在头上,在万人云集的春日,陶醉于大自然的美景与芬芳中,真的是快意洒脱。

男子簪花在我国历史悠久。早在魏晋南北朝时,人们就在朝冠上簪花,《隋史》中有隋太子外出打猎时,头戴玉冠金花的记载。唐代虽有男子簪花,但在正史中未见记载,只在《全唐诗》和一些民间笔记中有零星描述,可见在那时男子簪花还只是少数派。

而大宋儿郎不仅以簪花为乐,更以簪花为荣,某些时刻,簪花也是皇家礼仪,“自皇帝以至群臣禁卫吏卒,往来皆簪花”。《武林旧事》曾载,宋孝宗淳熙十三年正月元日的宫廷庆典,正逢太上皇赵构八十寿辰,“四方万姓,不远千里,快睹盛事”,亲逢盛宴的杨万里写了一首诗《德寿宫庆寿口号》:

“春色何须羯鼓催,

君王元日领春回。

牡丹芍药蔷薇朵,

都向千官帽上开。”

皇家对簪花的喜好,着实对后人审美产生一定的影响,元、明、清都有御宴时赐花簪花的礼仪及进士簪花制度,直至清末才逐渐式微。想想,男子簪花的情景并无俗气,“菊花须插满头归”“折得黄花插满头”,更多是一种心思澄明、依恋乡土的写实。

刺青也好,簪花也罢,都在历史的宏大叙事中折射出了一个朝代的吉光片羽,掀起史书晦涩难明的一角窥见烟火人间的寒木春华,于是有了“壮志饥餐胡虏肉”的豪迈;有了“戴花持酒祝东风”的柔情。山河屡历风霜,人间永远有缱绻情怀。

来源:杭州日报    作者:    编辑:钟一鸣    责任编辑:方志华
『相关阅读』
杭州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杭州网(包括杭州日报、都市快报、每日商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杭州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杭州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杭州网(包括杭州日报、都市快报、每日商报)”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杭州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杭州网联系。
新闻 城市 经济 社会
“一带诗溪寻宋韵” 杭州余杭举行首届苕溪
不负“青年”二字,临安区“青年文明号”的
浙江举行基层抗疫工作者代表记者见面会 这
“城市门面”颜值升级 杭州下沙东互通景观
警钟敲响!儿童插画不应沦为成人世界的大染
端午假期高速不免费 杭州高速或将出现短途
她把价值5万元的钻戒当垃圾扔  他却在深
人为稀释采集样本!北京金准医学检验实验室
官方通报“北京金准医学检验实验室”违规详
广西忻城通报3名小孩被洪水冲走:2人遇难

杭州影像


增设停车位 方便百...

共同富裕萧山范之数...

含苞待放

杭州龙坞两三百米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