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商报(记者/冯双 通讯员/李彬 徐雷) 指导专家/陈斌华 杭州市第七人民医院老年精神科病区大主任 中国心理卫生协会老年心理卫生专业委员会委员 当你老了,愿意和子女住在一起吗? 对于这个问题,相信每位老人都有自己的答案。赞同者说,年纪大了,对物质的需求日渐减少,对亲情的渴求则日渐增多,尤其是随着身体机能日渐退化,老人对于子女的依赖远比想象中还要多,和子女孙辈住在一起,每天能一起吃饭、聊天,也能彼此相互照应,享受天伦之乐,在快节奏的当下,十分难能可贵。反对者则说,人不管在什么年纪,都应该保留自我空间,与子女分开住更自在些,也能减少大家庭和小家庭之间的矛盾。 事实上,不管哪种选择,都有利弊。究竟怎么做才更有利于老人的身心健康?来听听心理专家的建议。 巢空心不空 作为父母要有自主的晚年生活 “一儿一女,都已经结婚生子,事业稳定,孙辈也孝顺,”采荷街道新凯苑社区的毛爷爷笑着说,“一直叫我和他们一起住,我和老伴儿都不愿意,自己的‘窝’更舒服”。 毛爷爷今年83岁,身体硬朗,耳聪目明,说起话来声音洪亮,今年79岁的爱人杨奶奶,正在做午饭,她听力不太好,也或许是这个原因,练就了毛爷爷的“大嗓门儿”。 两位老人居住在60多平米的两居室里,茶几上摆着水果,放着刚刚泡好的枸杞茶,液晶电视、三开门冰箱、风扇空调,微波炉等家用电器样样都有,客厅外的阳台上,摇椅在慢慢晃动着,还有几盆多肉植物,看起来非常饱满……这个居室的生活气息,丝毫不像“空巢”。 他们的子女都在杭州生活,离着也不远,但也就个把月才能见上一面。但两个老人很乐观,理解年轻人的忙碌与压力。 “哪里能不想儿女们呢?还有孙子外孙儿,都是心头肉啊!”毛爷爷说,“但是孩子们生活好,就行了。”老人觉得,生活起居、饮食习惯都不一样,在一起必然会有矛盾。而且习惯了住老地方,全部由着自己的喜好来,不愿意挪“窝”。 两位老人还不会用微信,每隔两天子女都会轮番打电话问候,担心他们的健康问题,孩子们还要求他们每天出去转转,社区活动多参加。 “我们都是乐观的老人,但是不能不服老,等再老一些的时候,我们就住进养老院,不想麻烦子女。”毛爷爷笑呵呵地说,而且社区现在对他们也很照顾,不仅打个电话就给解决生活难题,隔三岔五还会上门看望,“生活都很好,我俩始终都没有一起生活的想法。” 晚年的快乐就是享受天伦之乐 害怕出现危机状况无人在侧 同样生活在新凯苑社区的76岁的李秋珍阿姨与毛爷爷持相反态度。目前,她与儿子儿媳一起生活,承担起照顾一家子生活起居的重任,并乐在其中。 “我觉得就要一家生活在一起,享受天伦之乐,其乐融融的。”李阿姨表示,现在的年轻人工作辛苦,她可以给他们做做晚饭,打扫下卫生,如果碰到一些新潮的东西,比如手机使用上,有不明白的,也可以随时问他们。 “如果不和他们一起生活,交电费水费,充个话费,对我来说都很难,”李阿姨说,“尤其老伴儿去世后,我一直和儿子生活,身体上的毛病很多,一个人生活出了点什么问题,怎么办呢?” 当然,李阿姨的生活重心并不全是儿子,她是社区千千结艺手工艺社的成员,手工艺品做得特别好,平时最大的爱好就是与社团成员们一起做结艺,参加社区活动,偶尔还会去旅游。 “你说我的观念传统也好,怕孤单也罢,我就是习惯与孩子们生活在一起,热热闹闹的多好。”李阿姨说。 下午4点半,85岁的俞香时奶奶拄着拐杖,慢慢地走在回家的路上。她说,儿子快下班了,她要回家了。10年前老伴儿去世,俞奶奶一个人生活了五年。可是这五年,她大病小病不断,手术做了三次,还有胆囊炎、脂肪肝的毛病。“和儿子一起生活后,心里有底了,不怕出啥事儿了。”俞阿姨伤心地说,以前老伴儿发生危险,儿子不在身边,她很怕自己突发问题无人在身边,后果不可挽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