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河南男子杨某因涉嫌诈骗,被西湖区检察院提起公诉,
杨26岁,中专毕业后以打零工为生,闲暇时喜欢上网。由于没有固定工作,家里人总说他“不务正业”,杨心里很不舒服,一直想通过投资“赚笔大钱”,好在亲友面前扬眉吐气。
他没有多少存款,打工赚来的钱,扣掉吃住等日常花费,所剩无几。今年8月,杨在浏览某购物网站时,偶然看见一个提供小额贷款服务的广告,很是动心。
这个贷款平台主要是针对商家开设的,办理手续相对简单,只需提供公司营业执照以及借款人的身份信息,即可申领贷款。
之后几天,杨开始在各个商业论坛里物色目标,留心搜集可利用的商家信息。
经过一段时间的比较、筛选,他看中了一家在杭州注册的电子商务公司。这家公司的经理张某曾在论坛版块发布过招聘信息,其中留有他本人的QQ、手机等联系方式。
杨先是在论坛内下载了这家电子商务公司的营业执照,之后又花80块钱,向黑客购买张经理的身份证号码、个人照片等更为详细的信息。
收集完这些资料,杨在网上找人非法办理了一张挂在张经理名下的银行卡,拿这张卡注册了贷款账号。
8月7日,杨冒用张经理的身份,提交了公司营业执照及个人身份信息,申请贷款18万元。两天后,贷款平台果然将这笔钱打进了他新办理的银行卡中。
9月9日,正在宁波谈业务的张经理忽然收到来自这家贷款平台的催款短信,称第一期还款时间已过,让他尽快还款。
“我从来没在这个平台上贷过款,刚看到的时候,还以为是诈骗短信。”张觉得莫名其妙。不过,谨慎起见,他还是按照短信里的号码,给这个平台回了电话:“我们做生意的,信用最重要,万一真有这么笔钱没还,以后借钱、融资就麻烦了。”
张跟贷款平台的工作人员核实了信息,发现贷款方虽然使用了他公司和个人的真名,但绑定的银行卡账号及手机号码都很陌生。
“是不是有人假借我的名义骗贷?”张经理很疑惑,他说,自己怎么也想不到,这些个人信息是通过什么渠道流出去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