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构性存款是“理财”不是“存款”! 随着资管新规的正式落地,刚性兑付被打破后,结构性存款成了不少银行拿来替代保本理财产品的揽储利器。据统计,仅2018年一季度,新增结构性存款就达到了18409.76亿元,远超去年全年11771.11亿的增量。 而最近,记者从多位银行资管人士处了解到,由于部分银行将结构性存款通过设置“假结构”变相“高息揽储”,业内预期,假结构性存款在业内已是公开的秘密,关于结构性存款的监管政策或将出台。 “假”结构?真“保本” 何谓“假结构性存款”?记者了解到,一些结构性存款产品依旧在“刚性兑付”上下功夫。 “真正的结构性存款,是投资者把钱给银行,银行把绝大部分钱存成存款,小部分买期权汇率等高风险衍生品。到期之后,投资者除了拿回绝大部分存款以及所对应的利息,也能拿回小部分的投资收益。有可能什么都没有,也有可能回报很丰厚。”浙商金汇信托财富运营中心总监徐常伟解释说,“不过市面上有一部分结构性存款由于期权触发的可能性极小,对应的产品并未与衍生品建立真实挂钩的结构性存款。” 徐常伟打了个比方,假如投资者把100元拿去购买结构性存款,银行把其中99元用于存款,1元用于期权投资。而“假结构”的情况就是,一是将这1元钱用于投资触发可能性极小的期权,另一种是将100元里的0.01元拿出去投资期权,由于投资比例微乎其微,收益可以忽略不计。其结果就是,这1元钱投与不投没有很大的影响。 除此之外,还有另外一类“假结构”。对于这种产品来说,最高收益率达成条件几乎为确定性事件。事实上,这类“假结构”已经成为很多银行保本理财的变种,比如,以一家银行的结构性存款为例,该产品最高收益率达成条件为观察日美元对港元汇率在7.9区间内,而这基本是确定性事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