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家银行力推个人结构性存款
保本、预计年化收益4%以上
最近去银行购买理财产品的杭州人,可能听说了一个新名词“结构性存款”。
“一直买的是银行保本型理财产品,最近大堂经理跟我推荐了针对个人的结构性存款产品,跟我反复强调说这是属于存款,不是理财产品。本金有银行‘兜底’,预计年化收益能上4%,我比较感兴趣。”在杭州银行城北支行,市民王女士正在为一笔即将到期的银行理财做打算。
“保本增值”,保本在前增值在后,很多个人投资者热衷于购买保本理财产品,但在资管新规影响下,银行理财产品市场迎来大变革,保本型理财时代将彻底翻篇。但与此同时投资者对刚兑产品需求程度较高,接下来结构性存款可能会成为替代产品,填补这块市场空缺。
什么是结构性存款?
结构性存款是将股指、黄金、汇率等产品与传统的存款业务相结合的一种创新存款。
简单地说,是将这些存款分成两个大部分。一部分和普通存款一样,占比较大,保证本金安全和基本收益,另一部分投资于高风险高收益的如汇率、黄金等资产标的,保证在承受一定风险的基础上有获得较高收益的机会。根据二者的占比,结构性存款分3种:最低收益保证型、本金保证型和部分本金保证型。
结构性存款其实并不是一项新事物,这类产品自2002年在国内推出,至今已经发展了16年,但近期银行发行结构性存款的比例增加了。
根据央行公布的金融机构信贷收支统计数据,在去年一年,中资商业银行的结构性存款快速增长。其中,全国性大型银行(工、农、中、建、交、邮储、国开行)的个人结构性存款飙升了48.23%,而中小型银行的个人结构性存款也环比增长了47.78%。
结构性存款本金投向的是存款,而以前银行常推的结构性理财属于银行的表外业务,本金一般投向了低风险固定收益类资产。从银行风险评级来看,结构性存款的风险评级大多为R1级(谨慎型),结构性理财通常在R2级(稳健型)及以上。也就是说结构性存款的风险更低,本金和预期收益都在存款保险范围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