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网
Eng|繁体||
您所在的位置:
杭州网 > 杭州新闻中心 > 微观杭州
 
 
坐看云起时飘渺老和山,浙大“校山”的故事
2020-06-12 15:07:21杭州网

↑从古荡看老和山,清兄摄于2020年5月9日

浙江大学玉泉校区被本校学子戏称为“老和山职业技术学院”,老和山几乎被认为是浙大的“校山”,是玉泉校区的代名词,承载了太多浙大学子的青春回忆。浙大校友陈锐军在《老和山上求是路 一草一木总关情》(《浙江大学报》2008年4月11日第4版)一文中回忆:“老和山,久违20多年了。自打毕业离校,就再没有爬过老和山。而当年在校读书,每天一大早第一件事情,就是去爬老和山,四年中几乎风雨无阻。”孟祥迪在《情系老和山》(《浙江大学报》2010年9月10日第4版)一文中深情地说到:“也许每一位浙大学子都不会忘记,有这么一个地方。在太阳初升的早晨,在晚霞映照的傍晚,在雨后微风中,在学习空闲时抑或心情沉闷时,你会邀上三五好友一起去或独自前往。这就是老和山,一个再普通不过的地方,却因为有太多浙大学子的脚步,悲欢离合的故事,使这个地方总会勾起浙大人心中的丝丝情结。”

老和云起牌坊,清兄摄于2020年5月9日

据民国沈雨苍和张国维《西湖胜迹全集》(浙江正楷印书局,1935年5月):“老和山,在栖霞岭之阴,又曰秦亭山,高百余丈,周三里许。”据民国白云居士《游杭快览》(浙江正楷印书局,1936年9月):“秦亭山,俗称老和山,又讹称蜻蜓山,在北山灵隐山后,法华山之分脈也。”可见以前秦亭山和老和山是被当做一体看待的,后来才演化为秦亭山和老和山两个分开的山头。据《杭州市地名志》(杭州出版社,2013年5月):“老和山,在西湖西北,西南与秦亭山遥相对峙,北麓为西溪路和沿山河,是西湖风景名胜区北缘。海拔156米,由泥盆系石英砂岩、含砾石石英砂岩构成。”关于老和山的山名来历,本人见到过两种说法,第一种是在钟毓龙《说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2016年4月)一书中:“然此山古名,实曰堰桥,有堰有桥,古时江海之水至此可知。而土人则颜其额曰古老和山,以与龙门山之小和山相竞”;第二种是在龚玉和《游老和山》(《杭州日报》2011年6月26日第7版)一文中:有位附近小区的老伯在树下舞剑弄拳,我向他打探,他答道:“老和山之名,倒是有点来历,不过没有什么深意。旧时,从山下的黄龙洞寺院向山顶张望,山上光秃秃的,没有什么树,为网砂流纹岩石,远观如若老和尚的光头,故名‘老和山’”。这两种说法都挺有意思,不知以后是否会被志书采纳。

老和山周边地图,清兄摄于2020年5月9日

浙大玉泉校区图书馆后面有一块草坪坡地,即为著名的“情人坡”,情侣约会之圣地。情人坡对面的第七教学大楼(简称教七)有台阶路可上老和山,犹记得某年“飘渺水云间论坛”(俗称88)的毅行板(Trailwalk)举办知识问答,其中有一题就是问这段路有多少级台阶,正确答案是719级。不过此路通往的山顶处并非老和山之巅,而是位于秦亭山和将军山(旧称炮台山)之间的山脊,此处再往东北方可经秦亭山顶行至老和山顶,往西南方走则为将军山顶。“浙大毅行”是一项知名度很高的登山远足活动,通常其起点就是位于教七的台阶路入口(旁有“浙大毅行碑”),终点为浙大之江校区,也就是说从教七入口上去,之后必然都会往西南方向走,而不会往东北方向走,所以严格来说毅行路线实际并未覆盖狭义上的老和山(广义上玉泉校区后面那片山都被叫做老和山,实际包含了老和山、秦亭山和将军山多个山头)。

如果从古荡的入口处上山的话,则会经过老和山顶,此处入口属于“十里龙脊”(古荡—孟坞)的北端起点,有牌坊“老和云起”(张岐书),正面有楹联二:内侧为王冬龄书“逶迤十里揽知烟霞龙脊恰呈足下,屈曲千寻迎雨露兔泉仍在身边”;外侧为蒋北耿书“揽西湖接西溪西山堪纵目,逢胜日偕胜友胜景足开怀”。牌坊背面为“蜡屐清游”(赵雁君书),亦有楹联二:内侧为刘江书“最佳林壑经行请从此处登龙脊,绝胜溪山图画莫问何年顾虎头”;外侧为刘枫书“曾对汪洋传权此地秦皇阻渡,今尤毓秀擅名区百姓安居”。“曾对汪洋传权此地秦皇阻渡”这句借用了秦始皇曾经登此山望海的传说,不过这显然是误传,那个说的是秦望山(位置有两说:将台山、六和塔西之二龙头),后人将其与秦亭山搞混淆了,所以这个楹联放在这里就属于移花接木了。

老和山秦亭山一带在太平天国时曾为战场,钟毓龙《说杭州》:“清咸丰十年十月,清军与太平军激战于此。”潘洪钢《杭州驻防八旗与太平天国》(《江汉论坛》2013年第12期)一文引丁丙《庚辛泣杭录》:“十月十五日,逆匪由秦亭山古荡观音桥三路进扑,杰纯、吴再升等分头迎击,枪炮环施,鏖战六时之久。该逆愈聚愈多。署藩司麟趾亲带小队往来策应,歼贼甚众。臣(瑞昌)等复饬文瑞由宝叔塔抄袭,将贼队冲为两截。又令水军绕至秦亭山后,纵火,该逆仍死拒不退。” 咸丰十年(1860)和咸丰十一年(1861),太平天国忠王李秀成两次攻克杭州,直到同治三年(1864),杭州才重新被清廷夺回。

古荡蚕校学生劳动服役情形(左上角可见老和山),钟启恒摄 (《学校新闻》1937年第58期)

民国时,老和山脚曾为浙江高级蚕丝学校(浙江理工大学前身)校址,据李明《蚕丝教育实业界的一代先驱——浙江高级蚕丝学校先校长陈石民》(《丝绸》1990年第9期)一文:“陈石民又为选择新校舍到处奔走,最后选定古荡老和山脚(现浙江大学校址),购地130亩(8.7公顷),分三期开建。从1934年1月选址到1936年8月初步建成搬进新校舍。”据记者杨晓政的报道《曲院风荷,曾是蚕宝宝的家》(《钱江晚报》2011年6月8日第A1-5版):“1928年,学校改称为浙江省立高级蚕桑中学。次年秋,学校从西湖金沙港迁至杭州笕桥。此后还曾迁到老和山、梅登高桥等地。”1937年的杂志上有一篇该校慕陶和晨华的《浙江省立杭州蚕丝职业学校剪影》(《学校新闻》1937年第66期),里面这样介绍这所蚕校:“杭徽路侧,秦亭山畔,有五百余亩被田野拥抱着的一块场地上,分散着大小不一的洋式房屋,那便是浙江省立蚕丝职业学校的新校舍了——也就是国内最高的蚕丝专门学校的所在。”可惜的是,日寇侵华, 蚕校的古荡校舍刚建一年, 即在铁蹄下被糟蹋摧毁,仅留下了一块上书“浙江省立高级蚕丝科职业学校新校舍奠基纪念,xxx二十五年四月立”的奠基石,于1996年在古荡附近被发现,现存于浙江理工大学校史展览馆(见《都市快报》2007年10月29日第6版《浙江理工大学110周年校庆 找到一块老底子的校舍奠基石》)。

《杭州古荡新石器时代遗址之试探报告》一书封面

1936年初,因建造第一公墓,在老和山南麓发现了大量的石器,中国著名考古学家卫聚贤和西湖博物馆施昕更等参与了这里的考古试掘,初步命名为“古荡遗址”,当年的报纸上还能找到《古荡发现大批石器》(《时事月报》1936年第15卷第1期)的消息:“吴越史地研究会筹备人卫聚贤氏,日前赴杭州考古,在距杭市十里之古荡,发现新石器时代石器共四十件。”事后,浙江省立西湖博物馆和吴越史地研究会编著了《杭州古荡新石器时代遗址之试探报告》,蔡元培为之题写了书名,这是江浙地区第一份史前考古报告。这在浙江的考古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卫聚贤认为该考古发现表明“江浙在古时的文化并不亚于中原,甚至有超过黄河流域的趋势”、“吴越在上古自有其独立文化”(刘斌和张婷《把名字写在水上:卫聚贤》(《大众考古》2015年第5期);蔡元培曾在吴越史地研究会成立大会上说:“今日为吴越史地研究会举行成立会,同人等发起斯会宗旨,实缘自古荡、钱山漾、绍兴、金山等处,先后发现古代石器、陶器后,颇足供历史上参考价值,证明江浙两省在五六千年以前,已有极高文化,当非如传说所云在春秋时代江浙尚为野蛮之区。”(荣亮《吴越史地研究会之成立》,《档案与建设》2009年第8期);另外,参与古荡遗址发掘的施昕更认识到,同样的石器在自己的家乡良渚也可能存在,也就是这直接启发他后来发现了“良渚遗址”。

1952年,那时的老浙大还位于大学路上,校园面积小,向周围拓展几无空间,于是开始谋求换个地方办学,最终严文兴教授通过几次实地考察,将新校址确定在老和山下。据《世纪老人与浙大的不解情缘——严文兴教授百岁生日会侧记》(《浙江大学报》2009年11月27日头版):“1952年,严文兴被任命为浙江大学总务长,开始参与到学校的行政事务,浙江大学玉泉校区的选址与兴建就有赖于严老。” 1954年,第一批学生入驻玉泉校区。1957年,所有院系彻底搬离大学路校舍,浙江大学完成了从大学路时代向老和山时代的变迁。

老和山遗址位置图,源自蒋缵初《杭州老和山遗址1953年第一次的发掘》

1953年初,浙大准备在老和山附近兴建校舍,古荡遗址也在工程范围内,于是文保部门又对此遗址进行了考古发掘,并将其改名为“老和山遗址”。浙江考古奠基人牟永抗参与了此次发掘,据他回忆,这次考古发掘其实是比较“业余”的,他1954年去北京参加第三期考古训练班,问中国考古界元老裴文中“杭州老和山发掘怎么样?”,裴老回答说“这不是考古发掘,这是捡东西!”,这给牟留下了深刻的记忆(牟永抗《忆裴老》,《化石》2005年第1期)。蒋缵初《杭州老和山遗址1953年第一次的发掘》(《考古学报》1958年第2期)一文对此次考古发掘有详细的介绍,老和山遗址中出土了石斧、石刀、石钺等多种石器,是一处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和良渚遗址有密切关系。随着2019年良渚文化遗址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老和山遗址也再次被世人所了解。今之老和山遗址已经被浙大的32号学生宿舍(U字楼)所占据,或许大多住过此宿舍的浙大学子还不知道自己住过的这个地方,在三千年前就曾有人在此建立原始村落了(林正秋《古代的杭州》,《杭州大学学报》1978年第2期)。

↑浙大玉泉校区32号学生宿舍(U字楼),清兄摄于2020年5月9日

老和山麓还曾发现了大量汉至唐宋时期的墓葬。据蒋缵初《谈杭州老和山宋墓出土的漆器》(《文物参考资料》1957年第7期):“一九五三年七、八月间, 华东文物工作队浙江组曾经在杭州西湖区老和山东麓的浙大工地上清理了四座小型宋墓。这四座墓中都或多或少地出土了一些漆器。”据任振泰主编《杭州市志(第二卷)》(中华书局,1997年12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省、市文物管理委员会配合浙江大学和客车厂等基建工程,先后曾在老和山、古荡至老东岳一带抢救清理汉代墓葬百余座。其中较为重要的是1956年和1958年,浙江省文物管理委员会配合基建工程,在老和山西北麓进行的两次发掘,清理东汉土坑墓3座,出土文物171件。其中2号墓为朱乐昌墓,形制较为特殊,由两个长方形土坑竖穴组成。”

可以说,老和山无时不见证着这座城市的人来人往和岁月变迁。

民国《实测杭州西湖图》(上海商务印书馆,1929年1月)中的衍庆寺和蒋王庙

民国《最新杭州市地图 西湖全图》(大新教育用品社发行,1946年4月)中的衍庆寺和蒋王庙

在前述老和山遗址位置图中,发现标有一座“衍庆寺”,此寺在民国《实测杭州西湖图》和民国《最新杭州市地图 西湖全图》中都有标注,今已不存。关于此寺,记载甚少,本人只在民国刘清香《杭州古荡附近地质》(《浙江青年》1936年第2卷第11期)一文中找到两句提及此寺:“惟在松木场之西,蒋王寺之西,古荡之东,衍庆寺山脚下,距蒋王寺约有三十公尺地,因开辟余杭汽车公路,其旁显露冲积层之详细地层,层次清晰完整。”、“故登衍庆寺向余杭钱塘江下游一带观望,则见无际平原,间有孤立圆顶小山,沟渠纵横,青丝稻田,诚别有风味也。”

↑杭州西溪衍庆寺老照片,王文渊摄 (《中华图画杂志》1931年第4期)

另发现一幅王文渊摄的“杭州西溪衍庆寺”民国老照片,疑为此衍庆寺。《说杭州》载:“上有真武庙”,此衍庆寺可能就是“真武庙”。真武庙崇祀“真武大帝”(亦称玄天上帝),在《玄天宝诰》中有“福德衍庆,仁慈正烈”之句,南宋临安城中的开元宫中有衍庆殿祀真武(梅莉《宋元时期杭嘉湖平原的真武信仰》,《江汉论坛》2005年第8期),可见“真武”和“衍庆”之间有密切的联系。

↑真武庙遗址,清兄摄于2020年5月9日

现在老和山上还能找到此庙的遗址,据马时雍《杭州的山(第二版)》(杭州出版社,2010年12月):“不一会,就走到原真武庙遗址。遗址上仍有不少残砖碎瓦,庙址不大,分上、中、下三层,水池、台阶、墙基等遗迹都还依稀可辨。”本人也实地探访过此遗址,位于第一个凉亭和第二个凉亭之间,尚有一地残瓦。

西溪湿地蒋相公祠,清兄摄于2020年5月9日

另外,当年老和山脚下还有一座蒋王庙,祀奉的是宋代杭州蒋村蒋崇仁、蒋崇义、蒋崇信三兄弟,以纪念他们乐善好施的仁义之举,今之西溪湿地公园内仍有蒋相公祠。老底子的西溪人,熟习着一首诗:“蒋氏三公仁义信,厚德载物彪汗青。赭山一箭杭州定,从此西溪曰蒋村。”

兔儿泉,清兄摄于2020年5月9日

在老和山北麓西溪路455号与457号之间的一个小院内,有一口泉井,旁有辛卯(2011)初夏海定书“兔儿泉”三字,亦称“兔儿井”,即为老和山牌坊楹联“屈曲千寻迎雨露兔泉仍在身边”中提到的“兔泉”。据万历《钱塘县志》卷二:“秦亭山,有泉曰白兔。”据康熙《钱塘县志》卷二:“堍泉,在秦亭山堍下,故名。俗讹为兔儿泉,泉出石罅,甚甘。”

海定书“兔儿泉”三字,清兄摄于2020年5月9日

据民国《杭州府志》卷二十三引《西溪梵隐志》:“白兔泉,甃石方坎,一泓清冽,内泛白星,汲者朝暮不绝。”可见,此泉名称谓非常多,按照时间先后顺序有白兔泉、堍泉、兔儿泉、兔儿井、兔泉。2011年5月30日《都市快报》第A07版报道《修缮后的兔儿泉水更清澈了》,其中提到“兔儿泉是纯天然的山泉,已经有上百年的历史,据说从来没干涸过,水量稳定。即使在最干旱的1924年,泉水也未曾干涸过”,这里所述“已经有上百年的历史”显然是过于保守的估计了,万历《钱塘县志》修于万历三十七年(1609),可见此泉见记载就至少有400多年了。2005年11月30日《杭州日报》第3版上曾有《抢救千年古道湮没的人文胜迹 西溪路将打造成一条文化长廊》的报道,里面提到:“清代嘉庆年间,龚定庵就曾作诗‘鳞砌苔封鹅子石,泉出清胜兔儿泉’,《杭州市志》称‘兔儿泉’为杭州名泉之一。”这里有一处不对的引用,这两句诗出自明代释大善的《西溪百咏·穆坞》:“东坞晨炊西坞烟,肩夫灶妇乐丰年。供庖兼味山中野,待客重烹池上鲜。鳞砌苔封鹅子石,涧甘清胜兔儿泉。仙乡未许闻朝市,到此方知另一天。”这是在形容穆坞的溪涧之水胜过了老和山麓的兔儿泉,并非在赞美兔儿泉,也不是出自龚自珍(号定庵),不知是从何时开始的,这个讹误流传甚广,例如马时雍《杭州的水(第二版)》(杭州出版社,2012年3月)一书、单金法《西溪的水》(杭州出版社,2012年12月)一书、仲向平《西溪兔儿泉井》(《杭州日报》2013年2月29日第6版)一文和牛沙《杭州市西湖风景名胜区古泉池景观研究》(浙江农林大学,2014年6月)硕士学位论文中都如此引用。兔儿泉作为一方胜迹,为老和山添色不少,值得保护和珍惜。

老和山顶,清兄摄于2020年5月9日

2011年6月24日,杭州西湖文化景观正式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遗产区北自老和山北端沿山脚向南接杭州植物园北边界,沿栖霞岭、葛岭山、宝石山的北侧山脚,经宝石一弄至少年宫广场北。也就是说老和山面朝西湖的这一半也在遗产区范围内,从此老和山身上也有了世界文化遗产的标签,在山上可以找到世界文化遗产的界桩,老和山顶位于界桩0869和界桩0870之间,秦亭山顶有界桩0866。

西湖世界文化遗产范围,图自《都市快报》2011年6月25日第B01版

↑秦亭山俯瞰浙大玉泉校区和西湖,清兄摄于2020年5月9日

不知不觉,小小的老和山居然也能拉扯出这么一篇长文。“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承载了太多历史遗迹和故事的老和山,坐看花开花落云卷云舒,独自飘渺。

本文授权转载自今日头条号:清兄的户外生活,致谢!

▼延伸阅读▼

清兄:杭州曾有座与四川峨眉同名的山,你知道在哪?

清兄:凌云最高峰:杭州十城区的最高峰分别在哪?

来源:头条号“清兄的户外生活”    作者:清兄    编辑:郭卫    责任编辑:方志华
『相关阅读』
杭州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杭州网(包括杭州日报、都市快报、每日商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杭州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杭州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杭州网(包括杭州日报、都市快报、每日商报)”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杭州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杭州网联系。
新闻 城市 经济 社会
杭州亚组委召开杭州亚运会体育图标专家评审
杭州艺创小镇上线智能指示牌
华人女性注意!你遇到的“暖男”“白马王子
一颗小小的李子,竟是连续出现险情的“祸根
钱塘快速路(同协路至东湖高架段),6月1
2020年"美好家园"候选小区出炉!19
今年60条道路将增亮 看看有你家门口那条
杀人嫌犯潜逃25年终被捕 警方抓捕现场曝
李文亮妻子在武汉生下男婴:老公送给我最后
男童登封武校习武死亡

杭州影像


端午节快到了 好吃...

“网红”步行道

杭州火车南站站前路...

暴雨来袭 “海绵”...
↑西湖世界文化遗产范围,图自《都市快报》2011年6月25日第B01版↑秦亭山俯瞰浙大玉泉校区和西湖,清兄摄于2020年5月9日不知不觉,小小的老和山居然也能拉扯出这么一篇长文。真武庙遗址,清兄摄于2020年5月9日现在老和山上还能找到此庙的遗址,据马时雍《杭州的山(第二版)》(杭州出版社,2010年12月):“不一会,就走到原真武庙遗址。↑从古荡看老和山,清兄摄于2020年5月9日浙江大学玉泉校区被本校学子戏称为“老和山职业技术学院”,老和山几乎被认为是浙大的“校山”,是玉泉校区的代名词,承载了太多浙大学子的青春回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