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网
Eng|繁体||
您所在的位置:
杭州网 > 杭州新闻中心 > 微观杭州
 
 
从西湖风光到吴山景致,明代雅士的旅行指南
2020-03-04 10:50:45杭州网

春意萌动,心生向往,宅家卧游,不亦快哉!

《西湖佳话》局部,西湖墨浪子(撰)

清乾隆套印本,纸本水墨、颜料16.8 x 10 cm

从山水游玩到卧游神往

旅游是什么时候兴起的呢?

自古中国文人喜好寄情山水,其实直到明代中叶,旅游还不被当成正经活动,被某些人认为是耽于享乐而看轻。到了明代嘉靖、万历以后,旅游业逐渐兴旺,成为士大夫中普遍流行的风气。投身山水甚至比鉴赏古玩、弹琴下棋这些雅趣还要高出几分,对晚明讲究品味灵性的文人雅士来说,旅游已经不仅是单纯的娱乐,游山玩水是生活乃至生命雅化的标志,徜徉山水成为塑造文化品格的重要内容。简而言之,就是通过游历拓展视野,发现自然之美、人文胜迹,自我充实,涤荡心灵,完成一种文雅教育。

南宋《潇湘卧游图》,东京国立博物馆藏

正如差不多同在晚明时期的英国哲学家弗朗西斯·培根在《论旅行》一文中提出的:“旅游对于年轻人而言是一种学习的方式;对于成年人,则构成一种经验。”中国文人在游历后或吟诗作文,或泼墨绘画,以此抒情纪念。许多山水画的背后都隐藏着一位热忱的旅游爱好者,“卧游”这种独特的旅行方式,正是南朝著名画家宗炳开创的。宗炳称得上是一位足迹遍布名山大川的旅行家,他因病返回家乡后,不再能像青年时有精力出行,于是将自己游玩过的山水画在墙上,看着画遥想当年景,卧游故地。此外,像南宋名画《潇湘卧游图》、明代唐寅的《大还图》,都颇有安坐家中、神游天地的意味。

从西湖风光到吴山景致

旅游指南是什么时候出现的呢?

能亲身前往的文人雅士记录游历体验,无论诗文、图像,对自己而言是纪念,也可借此追忆神游,对无法亲临的人而言,这些记录如果得见,一方面是精神游历的依托,一方面也是未来可能实践的旅行参考。在晚明时期,“卧游”这种特殊的旅行方式在文人中已经十分普遍,是对当时旅行风尚的一种反应。同时各式各样与旅游有关的出版物也在晚明出现,最常见的是文人游记、景观介绍类的游览书籍,比如张岱的《西湖寻梦》、田汝成的《西湖游览志》。另有一类是十六世纪后期风行的雅趣指南,其中涉及旅行装备和游玩项目的选择,体现了彼时的文人品位和精神追求,比如文震亨的《长物志》。再有就是图文并茂,兼有诗文和精美版画的旅行指南,晚明陈昌锡出品的《湖山胜概》是其中代表。

明万历《海内奇观》也是一部图文并茂的旅行指南

杭州夷白堂刻本,纸本水墨37 x 17.6 cm

“湖山胜概”常用来作为对杭州西湖山水的总括,从上面提及的一些代表性旅游相关书籍,我们不难发现西湖出现的频率尤其高。应该说从宋朝南渡,迁都临安(今杭州)之后,西湖就已经成了旅游胜地,到明代依然是文人雅士的热门游玩地,至今不衰。西湖风光之美,不仅在其湖光山色,也在它所映照的人文风采。明代诗人虞淳熙曾登上西湖附近的慧日峰俯瞰西湖,以“游人如蚁”形容游玩人数之多。大量名家的诗歌题咏、散文游记、画笔描绘,晚明各式西湖旅游指南的出现,都印证着这片湖山的独特魅力。

明万历刻本《湖山胜概》电子影像展出现场

此次以电子影像形式展出于“风景与书:明珠美术馆两周年庆典展”的这部《湖山胜概》,现藏于巴黎的法国国家图书馆,它刊刻于万历年间,是仅存的孤本,十分难得。虽名为“湖山”,但实际留存下来的四十九页,除了出版人陈昌锡的跋文外,只有对“吴山十景”的图片描绘和诗文描述。吴山是西湖畔的山,在其东南方位,是春秋时期吴国的南界,因此被称为“吴山”。《湖山胜概》中有吴山而无西湖,也可能是有部分佚失了。

从旅行指南到艺术之书

《湖山胜概》孤本有什么传奇之处?

晚明杭州文人陈昌锡所刻《湖山胜概》,共四色套印图像十二帧,手书上板刻写诗歌题咏三十三面,图文并茂,诗书画结合,展现了杭州吴山的十大景观。我们知道“潇湘八景”是源自北宋画家宋迪的《潇湘八景图》,由此催生了中国景观题名点景的文化传统。“西湖十景”的名目最早见于南宋祝穆所撰《方舆胜览》,与“潇湘八景”一脉相承。“吴山十景”则产生较晚,知名度不高。如果以贡布里希的“分节”理论来看,古人热衷于为风景标立名目,是将景观作为分节的标识,或是回忆的编码,由此梳理把握纷繁的自然之美,保留对山水的记忆。

吴山十景

《湖山胜概》吴山全景图

晚明《湖山胜概》孤本在第一页列出“吴山十景”名目总览,后两页以对开形式刊出吴山全景图,十个景点均包含在内,一目了然,这是当时山水志、旅游书的编排惯例。全景图后附三首咏吴山的诗,其后开始逐一介绍十景,每个景点一张四色版画彩图配以三首或四首诗文。这十个景点分别是:紫阳洞天、云居松雪、三茅观潮、通玄避暑、宝奎海旭、青衣石泉、太虚步月、海会祷雨、岳宗览胜、伍庙闻钟。最后以陈昌锡三页跋文结尾。

紫阳洞天图与黄九鼎、秦舜友行书诗歌

此“吴山十景”名目清晰,富有诗意,每个景点名称前两个字指出所在地点,后两个字说明游玩事项。比如紫阳洞天,是在紫阳庵观山石(紫阳庵以玲珑窈窕的秀石闻名);云居松雪是在云居庵冬日雪后赏松树(据说云居庵的松树是元代高僧所植);三茅观潮是在三茅观前远眺钱塘江潮水(三茅观是历史上观看钱塘潮的胜地);青衣石泉是在青衣洞附近有青衣泉出,可听泉水声响,可用泉水烹茶,图后诗歌有云:“涧水何处声,泠泠石琴响。试呼童子来,煮茶惬幽赏。”书中景观的图像描绘与诗歌题咏,都与其名目匹配,具有直观指导性,反映了明代文人雅士的审美趣味、赏玩品位和生活追求。

旅行装备

《湖山胜概》中各色人物

除了名目中提到的赏奇石、观雪松、看日出、踏月色等游玩方式,我们从图像中出现的人物形象,更能一窥晚明旅行风潮中流行的出游装备。与我们现在的便捷出行不同,古人山水游的行装除了琳琅满目的物品,还涵盖人力,比如随身伺候的童子、背重物的挑夫,有些还有负责接洽住宿的小吏、熟悉当地风土的游伴等等。这些不同的人物角色在《湖山胜概》的版画插图中有所体现,比如青衣石泉图中,有挑担童子身负提盒、酒尊之类的饮食器皿;太虚步月图中不仅有山门外挑着食盒器皿的童子,山上还有一位正在烹茶的小厮。其他图中另有抱琴者、下棋者、扛伞者、持壶者,人物姿态各异,装扮不同。这些画中人的服饰、配件、餐具、文具、交通工具等细部,为我们勾勒出晚明文人的旅行生活图景。

诗书画一体

三茅观潮图与张寿朋草书诗歌

《湖山胜概》的刊刻者陈昌锡,身兼编辑与出版人的要务,掌控从创意选题、筹备物料、延请画工刻工、邀请名家题诗、直到刊刻完成的全部环节。他还参与了书中内容的撰写,三茅观潮图后的第二首诗是其创作并手书上板的。陈昌锡在最末跋文中提到书中的吴山十景图,是他请画工仿照进贡皇家的一批吴山风景图所绘,在制作版画时则采用了当时非常先进的四色套印印刷技术。陈昌锡邀约名家为每幅图题写诗词,除他之外的十二位作者大致可以分为官宦士绅、书画艺术家、僧侣三类。诗文刊刻结合了书法,手书上板,以行书、草书为主,也有楷书、章草等其他字体,题诗的诸人如张寿朋、秦舜友、明纲等,皆是当时颇有名气的书法家。

陈昌锡楷书诗歌与黄九鼎行书诗歌

像《湖山胜概》这样既有精美插图又有名家题诗手书的书籍,除了能为“卧游”提供指引外,其本身已不单纯是信息的载体,而成为一件独特的艺术品。

本文关于《湖山胜概》的分析资料多数来自李娜所著《<湖山胜概>与晚明文人艺术趣味研究》(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2013)一书,如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欢迎参阅此书。

关于上海明珠美术馆:明珠美术馆(Pearl Art Museum)是一座面向21世纪的美术馆,由上海新华发行集团与红星美凯龙家居集团合作创建,旨在“以艺术点亮生活”,通过“全链接”的工作方式,汇聚全球一流艺术与创意资源,以打造“无墙的美术馆”与“流动的艺术学院”为理想,用艺术与文化为城市赋能

延伸阅读:杨应诏《游西湖记》点校版

↓ 见 下 页 ↓

来源:明珠美术馆PAM(ID:PearlArtMuseum)    作者:宅家卧游的小明    编辑:郭卫    责任编辑:方志华
『相关阅读』
杭州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杭州网(包括杭州日报、都市快报、每日商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杭州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杭州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杭州网(包括杭州日报、都市快报、每日商报)”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杭州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杭州网联系。
新闻 城市 经济 社会
警惕口罩新骗局! 口罩是口罩  但不防疫
耕备耕有疑难?桐庐专家团队来支招!
抓防疫、抢施工 钱江世纪城全力保障“亚运
你放心复工复产 我上门办证服务  杭州这
“今天才看到第一缕阳光”杭州市西溪医院5
这个微信群太给力!杭州人大代表有了履职“
【文明校园访谈】杭高副校长费红亮:教育是
最治愈的瞬间!医生停下让87岁病人欣赏落
抗疫禁毒两不误!临沧今年以来缴毒近300
河南追授5名战疫牺牲同志河南省五一劳动奖

西湖边柳树已萌芽展...

采购50万只口罩、...

亚运媒体村全面复工...

学雷锋
从西湖风光到吴山景致旅游指南是什么时候出现的呢。晚明杭州文人陈昌锡所刻《湖山胜概》,共四色套印图像十二帧,手书上板刻写诗歌题咏三十三面,图文并茂,诗书画结合,展现了杭州吴山的十大景观。大量名家的诗歌题咏、散文游记、画笔描绘,晚明各式西湖旅游指南的出现,都印证着这片湖山的独特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