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初,“运河三老”之一的朱炳仁老先生在央视“开讲啦”节目为大家带来了题为《让千年运河流动起来》的精彩演讲。 在回答观众提问“大运河中您最喜欢哪一段?”时,朱炳仁先生骄傲地表示,他最喜欢的就是家门口的大运河杭州段,并重点推荐了大运河上极为珍贵的、唯一留存至今的七孔古桥——广济桥。
△虞舜 摄 位于塘栖古镇的广济桥究竟承载了哪些精彩的故事,拥有哪些特别的魅力,朱炳仁老先生又为什么特别推崇如今浙江省对于广济桥的保护方式呢?
今天就让我们来一起梳理广济桥的精彩历史吧! 广 济 桥 △虞舜 摄 名称:广济桥,一名“碧天桥”,又名“通济桥”,俗称“长桥”
位置:杭州市余杭区塘栖镇西北,南北向横跨于京杭大运河上 规模:上下共169 石阶,全长89.71米, 7 孔。桥顶可俯瞰塘栖古镇全貌 特征:如今京杭大运河上仅存的一座七孔石拱桥,也是规模最大的薄墩联拱石桥。“长桥步月”旧为“塘栖二十四景”之一 历 史 风 云 元代张士诚拓宽运河后,塘栖作为杭州的水上门户,地理位置越发重要,发展速度和水平快速提高。而广济桥正是这座运河名镇的重要标志。 广济桥始建年代不详,说法之一是唐宝历年间。如今我们能够确认的是,明代弘治二年(1494),曾有 一位名为陈鄞的僧人,为了修桥到北京寻求募捐。因为得到了当时皇室以及众多朝中大臣的资助,该工程最终在四年后顺利完成。
▲ 广济桥旧影 原载于《杭州运河名胜》
从清代塘栖地方志的记载来看,在这次工程完成后,该桥已有“七孔”,基本形貌从此定型。 之后,这座桥的命运堪称坎坷,曾于明代中后期、清代前中期多次坍圮、断裂,经历了多次修补、改建。清康熙辛卯年(1711),该桥桥北部分再次坍塌,杭州吴山海会寺僧朱皈一与如意庵僧大生组织募建,清康熙五十三年( 1714)年重建完成,改桥名“通济桥”为“广济桥”。
▲冯寒 摄
在历经了500余年的风风雨雨后,广济桥最终变成了如今我们看见的样子。 △虞舜 摄 它的造型端庄古朴,大方秀丽,似彩虹跨于碧水之上,与两岸富庶的的经济、繁盛的人口和大运河杭州段上曾日夜不息的桨声船影一起成为了昔日“黄金水道”繁盛的重要标志。
重 要 作 用 广济桥是塘栖的标志和骄傲,正是因为它的出现,才将分布于大运河两岸的塘栖镇区连城了一个整体,创造了全新的发展机遇。清光绪《唐栖镇》中记载:“迨元以后,河开矣,桥筑矣,市聚矣。”
▲ 广济桥旧影 原载于《风雅塘栖》
广济桥正是因为对塘栖的发展起到了关键性作用,所以在民间享有很高的声誉。 从前的正月十五元宵节,塘栖人除了吃元宵、看花灯外,还流行走桥祈福。而最受百姓喜爱,元宵之夜的人气最高的自然就是广济桥了。正月十五的夜晚,广济桥上人群熙熙攘攘,个个手持花灯、兴高采烈,场面蔚为大观、热闹非凡。
▲ 广济桥附近的廊檐
旧时广济桥的两岸极为繁荣,“商家鳞集,市肆萃焉”,还修建起了极具水乡特色的廊檐,成为了整个塘栖街市的一道亮丽风景线。 独具匠心的廊檐设计使得广济桥两岸的来往过客晴天不必受毒晒,雨天不必受湿苦,再加上分布合理的“美人靠”可供歇脚,广济桥两岸的商业配套设施可谓相当成熟。难怪俗语有云:“跑过三关六码头,不及塘栖廊檐头”。
▲ 广济桥附近的廊檐
历代文人墨客生长或途经于此桥也多有吟咏。现代著名红学家俞平伯在1955年往塘栖探亲的途中经广济桥就曾赋诗一首: 浮家一舸苏杭道,纨绮年光笑耍多。 重过长桥风景似,独将华发愧春波。 ---1955南归杂咏 此诗虽语言质朴,却足以见得广济桥的标志性地位。 在漫长的历史里,塘栖古镇与广济桥相互成就、共同发展。
▲冯寒 摄
妥 善 保 护 在漫漫历史中,广济桥经历了无数风风雨雨。近几十年来,随着运河航运条件的逐步改善,船只的吨位不断提高。古桥与船舶的碰撞在一段时间内反复发生。 1992年12月, 4000艘大小船舶在广济桥的两侧受阻长达三天,引发了一时热议。为了延续京杭大运河的生命力,航道恢复势在必行 ,于是广济桥是“保”还是“拆”成为了亟需解决的问题。
▲ 广济桥前的防撞墩
1995年,国家拨款为这座大运河上的古桥增添了八个防撞水泥墩,使古桥保护的严峻现状得以改善。为了彻底解决“安全隐患”,保护好大运河杭州段上的这座珍贵古桥,浙江身政府最终决定开辟新航道,在改善运河航道条件的同时,留住古老的广济桥。 这一方案在历经时间检验后最终证明了其正确性和前瞻性,受到了塘栖乃至整个大运河沿线人民的一致认可和多地的学习、效仿。
▲冯寒 摄
△虞舜 摄 古老的广济桥在精心的保护下,到今天仍然风采依旧,是塘栖旅游中最热门的景点之一。
人间四月,广济桥景色优美,两岸物产丰盈。 这个春天,不如就去广济桥“走走运”吧! ▼延伸阅读▼ 漫步余杭古桥,留住历史记忆 漫谈:三个意大利人与杭州的桥 塘栖诞生之谜,六个问题揭开老塘栖的光阴故事 老底子杭州运河上的摆渡船原来是这样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