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网
Eng|繁体||
您所在的位置:
杭州网 > 杭州新闻中心 > 社会新闻
 
 
​这是不是杭州第一个“无车化小区”?杭州保俶花园里没有一辆机动车 它是怎么解决停车难的?
2020-12-01 08:19:24杭州网

都市快报

7月11日,小区开始实行“无车化小区”,机动车不准入内。

钱先生住在西湖区西溪街道文教社区保俶花园,他的车已经在小区里停了好多年,听说小区要清理“僵尸车”,钱先生很支持。今年7月,他主动和小区物业、自管小组成员一起,把车子推到了小区边上的一个停车场。

这是小区里的最后一辆机动车,从此以后,保俶花园真正成了“无车化小区”。

小区里的车子都去哪里了?

和钱先生那辆准备处理掉的车子一样,都停到了小区出门左拐100米不到的浙江省总工会干部学校停车场里了。

文教社区书记钱潮说,打造“无车化小区”,不仅是为了解决小区停车难问题,也为了还小朋友们更多自由玩耍的空间,给老人们腾出更多休息的地方,更为了留出“生命通道”。

20个停车位

常常会停满38辆车

昨天下午,我去了保俶花园。乘地铁2号线到下宁桥站,从C出口向南走大概460米就到了。

小区只有一个大门,正对着保俶北路。进小区后,有一条大约50米长的主路,由此延伸出3条支路,通往各幢居民楼。3条支路间不相通,路面上隐约还能看到褪色了的车位线框。

保俶花园是老小区,上世纪80年代初建成的,有6幢居民楼,123户居民。

小区停车位满打满算有20个,车位不固定,先到先停。“有的人下班早,就一直有车位。有的人下班晚,就一直没车位。”钱潮说。

每天傍晚是小区的停车高峰,常常会停满38辆车。到了双休日,子女来看父母,小区里的车子就更多。画定的车位停满了,大家就见缝插针地停到路面上。

小区各条支路都不宽敞,宽一点的有4米,窄一点的只有2米。

何剑华65岁,在保俶花园住了30多年,女儿没和他住在一起,不过,几乎每天都会来家里吃晚饭,周末也会开车来。老何说:“因为路上车子停得多,开来开去的,很容易发生剐蹭,每次开车停车,女儿都小心翼翼的,可仍然会被蹭。”

也想过向绿化带要空间

还想过“摇号停车”

老旧小区停车难,是个“老大难”了。怎么解决?

保俶花园也想过向小区的绿化带要空间。事实上,这也是现在很多老旧小区增加小区停车位常用的方法。但是居民反对意见蛮大。

“小区里老人和小孩居多,他们是最需要绿地和空间的人群。小区里的绿化资源太有限了,实在是不能再减少了。”

小区也想过“摇号停车”,通过摇号的方式,抽取停车位,轮流停车。最后也没有实施。

后来还陆续做过好几个预案,最后都被否决了。

“始终在这几个车位里做文章,是行不通的。”钱潮说,后来社区做了决定,干脆胆子大一点,一辆车子也不要停在小区里。

来源:都市快报    作者:记者 林建安 文/摄 通讯员 赵荧婷    编辑:高婷婷    责任编辑:方志华
『相关阅读』
杭州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杭州网(包括杭州日报、都市快报、每日商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杭州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杭州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杭州网(包括杭州日报、都市快报、每日商报)”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杭州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杭州网联系。
新闻 城市 经济 社会
“两陌生人在我家,我害怕!”独居奶奶拍门
杭州1314爱情巴士载着抗美援朝老兵夫妻
省卫健委:提倡分时段就诊 住院病人陪护原
城市大脑萧山平台再升级区、镇、村驾驶舱三
全国首创!杭州以“土地码”打造工业项目审
临安城投员工拾到钱包寒天里等待一小时 最
聚焦医药行业“发力点” 上市许可持有人持
新加坡男婴自带新冠抗体 生母病毒也“消失
哈尔滨一小学100名学生发生诺如病毒感染
四川的哥跳河勇救落水女孩牺牲 被评为烈士

杭州影像


留住乡愁

湘湖景区五彩斑斓

“贵自然”作品展纪...

集聚了十多种功能 ...
文教社区书记钱潮说,打造“无车化小区”,不仅是为了解决小区停车难问题,也为了还小朋友们更多自由玩耍的空间,给老人们腾出更多休息的地方,更为了留出“生命通道”。”车子停在小区里,是免费的,但是停到浙江省总工会干部学校的停车场,每个月要缴300元的停车费,一年下来,就是3600元。“智慧”道闸、三色停车位解决小区停车难,杭州想了很多办法停车难,是老旧小区的“老大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