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胞胎兄弟的建德大包 为什么从早到晚都有人在排队》报道后续 昨天店门口狮子嘴里叼着告示:今日最后300个 排队的大多是头发花白的大伯大妈
都市快报
建德双胞胎兄弟翁大红、翁小红在杭州经营建德大包,11月2日在体育场路新开张一家分店,原先是为了缓解老店压力,没想一开张就很火爆。在距离门店50米的地方,富阳人陈兴几乎同时开张的“场口土猪肉包子”生意也很火,这两家可谓杭州包子界新杀入的两匹黑马,大杭州好吃的包子有点“城市包围农村”的势头。(详见11月6日头版、二版) 昨天早上6点一开门,两家店门前排队的人就没停过。“没办法,上午9点就把美团、饿了么上面的包子业务下架了,实在包不过来。”翁大红说。 下午2点多,体育场路中山北路口的“建德大包”店门前,队伍排了20米,路过的人都要瞧瞧看看,有的掏出手机拍拍。 除了一个人在门口卖,其他6个人都在里间包。看我进来,他们笑了,佯怒,“‘肇事者’来了,都怪你,害得我们今天不能休息。” 原本下午2点到4点,生意少,是员工休息的时间,昨天这个时段,门口队伍仍有10多米长,店里忙到一分钟也休息不了。 下午2点不到,豆腐包已经卖了三四千个,是平日一天的量。翁小红指着另一块牌子“今日已售完,欢迎明日再来”说,他纠结了几次,想挂出去,又怕伤了排队者的心。 “今天来排队的人好多都是上了年纪的大伯大妈,很多人从很远的地方专门跑过来,怎么办?6个人全力做包子,馄饨、拌面、盖浇饭先停下了……”
一位大妈买了10多个包子拎回去,她说孩子上班,没空来买,全家只有她有时间,就过来排队,而且花钱不多,一家人一顿饭就解决了。 一对老夫妻买了6个豆腐包,找了张桌子相对而坐,热腾腾开始吃起来。问他们排了多长时间,大妈脸上笑着,“至少排了半小时以上。” 大伯姓李,86岁,大妈姓陶,83岁,住在武林门,上午看了快报慕名而来,“豆腐包热气腾腾,照片看了馋,我们年纪大了,豆腐包软软的,吃着舒服。” 正聊着,一个男人冲进来,直奔翁小红走过去,两人对视一眼,一起哈哈一笑,互相拍拍肩膀。 男人姓周,和翁大红、翁小红两兄弟是高中同学,阔别24年,“我一看新闻,姓翁,叫大红小红的,准是我同学。” “我和小红是中专时的室友。” 昨天下午2点多,队伍还有20多米长。
他说当时是在杭州上的学,市场营销专业。小红性格腼腆,言语不多,和女孩子说话就要脸红。当年的宿舍是大通铺,住18人,号称18条好汉。大家爱踢足球,原本宿舍里有18个暖瓶,结果一个月不到,17个都被球踢爆了。
周同学也是建德人,1996年来杭州打拼,在杭州成家立业,现在做酒水生意。“毕业24年,同学之间组织了3次同学会,小红都没来,今天可算找着了。” 周同学直言,“你包子这么火,改天老同学都要来店里吃包子。”小红笑呵呵,“好!” 昨天让大红小红最发愁的,还是产能跟不上市场需求。天气马上变冷,排队的都是大伯大妈,大老远来了,还要排这么长的队,甚至买不到,想想都觉得怪对不住他们的。 店里的骨干员工、翁小红的外甥女也参与进来,三人商量了几个办法: 提前做好,行不通,豆腐包都要现包现蒸,不能过夜,也不能提前包。 开分店也是个办法,但需要时间,来不及。 只能尽快招人。 翁小红在自己的朋友圈发了一条,“谁家有闲置的小媳妇、小姨子、小姑子、小表妹、大表姐、堂兄弟、堂姐妹、年轻岳父岳母等七大姑八大姨的,我们餐饮店期待你们的加入……” 小红说,“面点师工资可以给到6000元,包吃住。” 昨晚9点多,两兄弟忙完店里的又碰了个头,先给亲戚朋友打了一圈电话,让空闲的都来帮忙包包子。两兄弟一合计,最好再招四五个人,会包包子的两个,另外两三个帮忙打扫卫生。 包包子工资一个月6000元,清洁工洗碗工4500元左右。包包子也是技术活,豆腐包滑溜,没那么好包,所以最好是熟练工。 管吃管住,3人住一间,但辛苦肯定辛苦,每天工作12小时以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