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上午要睡懒觉,下午、晚上整理资料,写作三四个小时。午饭、晚饭我自己烧。我有厨师证,对吃比较讲究。上午上海的老王给我来电,问我啥时候回瓶窑,我现在身体还在康复,手头还有工作,归期未定。” “过去一两年,大家一起吃喝玩乐,整体上是很和谐的,也有一些差异,像消费观念。我说过,我对吃比较讲究,有些老人很节俭,轮班买菜时就很舍不得。那我说嘛,大家条件都还可以,趁现在还能吃喝,可以吃得品质好一点,总会有人不耐烦听。说多了,这是题外话,这也是一些总结吧,抱团养老也是我接下来重点的写作,有作家、导演建议我写剧本。等疫情过了,手头工作忙好,我还是要回去的。” 上海王大伯75岁,加入抱团养老半年,年前回到上海。他大哥骨折伤了脚,又加上直肠癌做手术,生活难以自理,更突发的是大嫂年前去世了,大哥的女儿还在上班,要到今年五一前后才能退休。 “我一个人过,没其他压力,照顾大哥的事临时就由我来做。我现在每天负责买汏烧(买菜、洗菜、做饭),给哥哥端饭、擦洗,全职护工。 “说实话,我是怀念杭州的日子的,人多热闹,大家年龄差不多,打牌、散步、一起出去旅游……我在上海租房住,在瓶窑我一个人一个房间,月租700元,条件环境绝对可以的。 “我和朱大伯联系了,过了五一,侄女退休,我就回来。” 左大伯是北京人,退休老师,72岁,女儿嫁到杭州,这些年多数时间他是在杭州度过的,和老伴住在养老院。朱大伯说自己身体蛮好,住养老院不太习惯,一是其他老人年龄普遍比他大,自己是外地来杭,和本地老人找不到共同语言和爱好。年前经朋友介绍,找到瓶窑抱团养老朱大伯家,赶巧朱大伯一行去了泰国清迈过冬,当时留守杭州的蒋大伯接待的他,带他楼上楼下、屋前屋后参观,介绍了抱团养老的理念和操作模式,一下子就吸引了左大伯,当即决定搬出养老院来这里抱团养老,孩子也支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