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杭州 “分餐制不是愿不愿意的问题,而是就是要做。不分餐,在疾病面前,就是裸奔。不做就要承担后果。”4月29日,张文宏在参加上海“健康餐饮新时尚”云讲坛时再爆“金句”。 “公筷公勺”倡议一直是饮食文化的热点话题之一,那么使用公筷公勺究竟有多必要?张文宏提出的灵魂拷问“领导给你夹菜,吃不吃”,又该如何解答? 近日,杭州市疾控中心健康危害因素监测所和检验中心的专家们为此专门进行了一场有趣的小实验…… 40分钟,11名专家面对佳肴, 只能眼睁睁地看,就是不能动筷… 11名疾控专家组成的实验小组就近选择了一家餐馆。健康危害因素监测所所长朱冰携带了一个蓝白相间的“特殊拉杆箱”——取样箱,里面装有无菌袋、手套、口罩、酒精灯、镊子、剪刀、记号笔等,内部还配备了冰排,可冷藏运输采样标本。 虽然从照片上看有满满一桌子的菜肴,但其实这餐饭,专家一共点了6道菜。 那为什么看起来这么多?健康危害因素监测所黄利明副所长解释道,每道菜都被分为了两份。一份使用公筷进食,一份不使用公筷进食;另外,还特意点了一道菜,作为空白对照。 这一餐饭,太特别了。 一桌人眼睁睁看着菜在跟前晃,但就不能动筷,需要等采样。黄利明副所长换上了白大褂、帽子、无菌手套,用酒精灯对镊子进行消毒,他需要在动筷前采集食物样本作为本底。每份至少25克样本,经过小心翼翼的严格无菌操作采样后放入无菌样品袋并迅速存放到采样箱冷藏。此时大家已经饥肠辘辘地等待40分钟。 每个就餐者都要经过“上岗”培训, 动筷子前,还需要再三思考… 没想到的是不仅采样费事,吃饭也成了烧脑的技术活。 每个“就餐者”都要经过“上岗”培训,核心要求就是:夹取同一道菜必须使用公筷和不使用公筷交替进行,以最大限度保证每道菜使用公筷和不使用公筷的两盘被同一人夹取的次数相同。 “要这么小心翼翼地吃饭也真是头一遭”一位参与‘实验’的人员打趣道,生怕一不小心用错筷子前功尽弃。而且大家还不能放开肚子吃,因为每道菜都要留下一小部分待第二次采样。 临近用餐结束,黄利明用同样的步骤再次进行取样。餐前餐后一共取了19份食物样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