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商报讯 昨天,在杭州标志性建筑之一的钱塘江畔“大金球”内,在洲际酒店85米高的玻璃穹顶之下,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以下简称“浙大二院”)在此广邀海内外宾朋,同庆150岁华诞。
百年仁道,广泽济世,医者初心,历久弥新。从1869年浙大二院的前身——英国圣公会在华设立的杭州广济医院成立,到今天成长为一所国内著名的现代化综合性研究型医院,浙大二院凭借着“广泽济世”——“患者与服务对象至上”的核心理念,渐渐被公认为“医院精细化管理和学科创新的典范”。
历时8月筹备院史馆落成
沉淀医院150年医学人文财富
走进浙大二院解放路院区的院子,有一棵古老的银杏树,据说,它已经有200多年的树龄了。
百年岁月里,这棵银杏开枝散叶,亭亭如盖。每到丰收的季节,它的枝头就缀满金黄,就像一位睿智的老者,一点一滴,一岁一荣,见证与记录着这所医院的百年沧桑巨变。
拂过150年的尘埃,蕴含150年的温情,为了让那些收藏在杭城市民、几代浙二人心中的历史故事再现,经过8个月紧锣密鼓的筹备,浙大二院院史馆在院庆来临之际终于与世人见面。
12月5日9点半,浙大二院院史馆开馆典礼结束后,一行来宾在浙大二院院长王建安的带领下,参观了院史馆。
150年前,一家以“广泽济世”为名的医院在杭州诞生,即浙大二院的前身——广济医院。
广济医校发轫于1881年,正式开办于1885年,首开浙江西医教育之先河,是中国成立最早的西医院校之一。成立以后,广济医校笃定前行,培养了大批优秀的医、药、产等医学人才,推动了浙江乃至中国医疗事业的发展与腾飞。
在动荡的年代,广济同学纷纷响应时代的号召,无数次加入到战争前线,在各部队的医疗岗位上发光发热。
自1932年上海“一·二八事变”开始,广济医院开设第二分院,主要医治从上海前线和杭州笕桥空战送下来的伤员,先后收治伤兵上千名,有力支援了身处抗战第一线的中国军民,为抗日战争胜利作出贡献。
抗美援朝时期,广济医院积极投入“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行动中去,第二批、第三批医疗队均有广济医院医生、护士参与。
改革开放后,浙大二院也迎来快速发时期。1980年,当时的杭州最高大楼——浙大二院一号楼落成,这时的医院已拥有17个临床科室,床位增加至600张。
二十一世纪初,随着坐落于解放路的门诊楼、急诊楼、脑科大楼及国际保健大楼陆续建成,浙大二院的时代新貌完整展现,为患者提供更舒适、更人性化的就医环境。
浙大二院院长王建安介绍,院史馆的建设历时八个月,查阅了近百万字文献资料,收集了近百种历史文物,“这是一家医院的成长史,更是近现代中国医院发展的历史缩影。”他说,无论是在山河破碎的战争年代,还是和平发展年代,浙大二院以人为本、济人寿世的精神没有变,省内领先、全国一流的地位没有变,热心公益、担当社会责任的追求也一直未变。
值得一提的是,广济医院时期院长梅滕更、苏达立的后裔也来到了现场。
以“广泽济世”为魂
不断创新勇立时代潮头
从1869年在横大方伯仅凭租屋三间、粗略设立的戒烟所,到被誉为“远东最好的医院”的广济医院,再到今天声名远扬的浙大二院,历经150年岁月流逝,浙大二院执着地为一方百姓解除病痛,福泽桑梓。
今天,秉承“患者与服务对象至上”精神的浙大二院已是一家具备鲜明特色的现代化研究型综合性医院,全球首批JCI国际学术医学中心。解放路院区一年接治350万人次的门急诊量,接收近10万住院病人,完成近10万例手术。随着滨江院区的不断壮大,两院区共计3200张床位,更将实现资源共享、服务百姓。
近些年来,浙大二院在“双下沉、两提升”实践中不断创新,根据合作医疗机构的实际情况,将优质医疗资源、技术共享平台下沉到省内外各家医疗机构,输出理念、服务和管理,实现“输血”与 “造血”并举,推动基层医院建设和学科发展,为满足基层群众的医疗服务需求发挥了重要作用。
作为一家国际化医院 ,自2009年至2018年底,浙大二院与美国、英国、德国、法国、日本等50多个国家的500余家著名高校及医疗机构保持着密切的学术合作关系,国际来访及出访人数均达1000余人次。
“凡是过往,皆为序章,”院长王建安在庆祝会上表示,站在150周年这个重要的历史节点上,浙二人的治病救人的使命不能动摇,勇于攀登的精神不会懈怠,以此为引擎,想方设法满足老百姓多元化、多样化的医疗健康需求。“与此同时,要抬头看世界,与国际接轨,加快技术创新,引进与输出并行,致力于成为全球示范性大学医学中心、国际一流医疗领跑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