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市快报 记者 张宇璐 首席记者 张娜 杭二中一个班有10多名学生来自教师家庭的情况很常见 作为教育线记者,我们常常会接触到学霸群体,也在这个过程中深切感受到一个家庭教育对孩子的影响。
曾有一家名为艾瑞深中国校友会网的机构对2007年-2016年中国各地区高分考生进行研究,发现父母职业为教师的占比最高,达到35%。 为什么教师家庭盛产学霸?这个说法有没有依据? 从小培养学习习惯 培养坚持的毅力 胡蕾是杭州第二中学的毕业生,今年她刚刚以总分710分,全省28名的成绩考入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没错,她就是来自教师家庭。胡蕾的妈妈吴爱萍在濮家小学担任语文老师,爸爸则是娃哈哈小学的数学老师。 前两天,胡蕾和在杭二中认识的学长学姐一起做了一个公众号“Gaokaopedia学长说”,用亲身经历分享了一个“如何做好初高衔接”的话题,还晒出了自己的笔记和学习计划。 其中,她对自己的学习规划能力和自制力,就已经秒杀了不少人。 比如在高一前的暑假,她就自主学习了数学竞赛、物理化学的高考内容。在暑假期间每天坚持刷3小时数学竞赛题目,暑假结束时就已经把《数学》上册刷完,还刷完了下册的一半。 开学后,她依旧严格按照自己的学习进度来学习:每周一到周五,基本在第一节晚自修开始半小时之内完成所有课内作业(利用中午和下午课余时间)。晚自修的剩余时间,自主安排,加强薄弱学科,或进行数学竞赛辅导。 这样惊人的学习习惯和执行力,其实从胡蕾上小学开始,她的爸爸妈妈就已经有意培养了。胡蕾说,从小学的暑假开始,妈妈就会给她制作一个详细的暑假计划表,上面会精确到每天完成什么作业、看什么书,做完之后就一个个画掉。一个个假期坚持下来,这个计划表就从外部的要求,内化成了胡蕾心中的自制力。 胡蕾说:“其实我并不是一直都是学霸。我在小学五年级才从温州来到杭州上学,之前一直都是在一所普通的村小上学,成绩也算不上好。爸爸妈妈也没有对我的成绩有太高的要求,但是他们很了解需要培养我的哪些习惯,让我去坚持做什么事。比如在我很小的时候,我就自己提出来想学书法和钢琴,他们很支持我,并且这么多年来一直监督我坚持下去。这直接培养了我学会坚持、能够坐得住的性格,让我能够很专心地去做一件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