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花塘锅贴店
姨妈开这家店时,我才二十出头 这辈子最好的时光,都给锅贴了…… 临平山下,有两池荷花,早上起来池里云遮雾罩。 当地人介绍,荷花塘锅贴店开张那年,这里的荷花塘连成片,转眼二十多年过去了。 这家店夹在映荷街沿街商铺的中间,店名也没有,很低调。 我找到时,门口沿街停了一排私家车,一辆奔驰车开过来,找了个空隙“加塞”停下。车上下来一个中年男子,进店要了一大盘锅贴开吃。 店老板任引花对我说,店外面不用挂牌子,都是街坊邻居,熟门熟路了。 大姐看上去很年轻,但她说,自己48岁了。 我留意到,她鬓角间,藏有几丝白发。 “这家店是姨妈(李景杭)的,1998年我接的手,这是她开的最后一家店。 “姨妈今年72岁了,50岁那年退的休,22年过去了。” 她一边说,一边打开两个抽屉数零钱,里面现金不少,快塞满了。但任大姐说,“现在零钱没过去多了,都是用支付宝和微信。” 回忆那些年,任大姐很惆怅,姨妈开店时,她才二十出头,“我这辈子最好的时光,都给锅贴了……” 连方锅贴店 我们的手艺全是姨妈传下来的 “秘方”就是只用夹心肉做馅 寻找连方锅贴门店,我费了一番周折。朝阳路上有两家锅贴店,但哪家是连方? 居民李阿姨给我指点迷津,“一家卖八毛钱,一家卖四毛钱。八毛钱那家就是。” 见到老板范连方,他哑然一笑,给我解释:原来,他生意太好,外省一家店也搬到这里,价格比他低。有人说这叫“蹭流量”。 58岁的范连方,余杭星桥人,爱人朱巧英(朱文英妹妹)的姨妈,就是李景杭。 老范说,他和爱人的手艺,全从姨妈手里传承下来的。 “她老人家开店的‘秘方’,其实就是坚持用夹心肉做馅,说这样才能长久赢得顾客的胃。我们这些店开门之日起,几十年大家都坚持这个原则。” 在店里,我见到了帮工周昌碧大姐,她53岁。她说: 我30多岁就来这里,做锅贴做到现在,头发都白了。 老板一家人很好,我在这里一呆就是半辈子。 锅贴天天吃吃不厌,其他店里的包子,我会抠掉肉馅,只吃包子皮。 我们的肉馅好:上好的夹心肉,两只前大腿到脖子的一部分。 另外,第一刀是槽头肉,不能要,可能有淋巴,也可能有打针疤。 还有挨刀的部位不会要,屁股肉也不要。 正宗的锅贴肉馅,必须夹心肉。 锅贴美味,但开店是一件辛苦事,周大姐记得一件事:2007年那年春节前夕,南方大暴雪。 “天还没亮,老板一家就来了,冒雪骑摩托赶来了。我出来一看,朱大姐的腿脚不灵便,一问,原来是路上雪滑,连人带车摔了。 “我背着她进了店,劝她去医院看看,她坚持说不行!会耽误顾客吃早餐。就这样,她踮着一只腿独立着,硬是在案板前站了一个上午。 “下午才去的医院,一诊断,骨折了!” 如今,朱大姐终于退休了。中午12点快关张的时候,我终于见到了她。 她说:“今年带孙子,一周岁了,没时间做锅贴了……钞票和孙子嘛,还是孙子重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