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网
Eng|繁体||
您所在的位置:
杭州网 > 杭州新闻中心 > 经济新闻
 
 
涵养英才,激发城市活力
2020-06-17 11:22:55杭州网

杭州人才净流入率连年全国第一,透过人才在杭留下的足迹

浙江日报

“21世纪什么最缺?人才。21世纪什么最贵?还是人才。”多年前的一句电影台词,现如今正在银幕下幻化出一场场更为声势宏大的“人才大戏”。

人才,足以决定一座城市的未来走向。百万补贴、打折购房、落户零门槛……你方唱罢我登场,每一年都有因人才而火的城市。可近几年来,有一座城市的热度始终未减。

杭州,2019年以55.4万的人口增量位列全国第一,近三年人才净流入率、互联网人才净流入率保持全国第一,连续9年入选“外籍人才眼中最具吸引力的十大城市”。

杭州不一般。这里为何会有这么大的魅力,让人才来得了、留得下、离不开?直播达人、技术工人、快递小哥皆可为人才,不唯学历职称,杭州究竟如何给人才下定义?各大城市纷纷各自为战之时,杭州又为何屡屡搭台与长三角、甚至全国其他城市一起招人才,抛出橄榄枝携手求贤?

我们试图从这些“新概念”中,探寻杭州的引才之道。

人才去哪儿?

优势产业

筑起引才蓄水池

一年夺冠易,年年夺冠难。每年巨大的人才流入量,究竟进入了哪些蓄水池?

采访中,有业内人士透露,近几年杭州引进人才中,近60%的人才流入了数字经济和生命健康领域。这两大万亿级产业对人才的吸引,与杭州打造“数字经济第一城”、布局生命健康产业密不可分。

刚刚过去的5月,位于钱塘新区的杭州医药港小镇向外发出了新一轮的“招贤令”:今年,中国科学院肿瘤与基础医学研究所将招收研究生近50名,博士后100名。

任何一个前沿发展领域都有其不容低估的引才能力。2018年杭州医药港小镇“诞生”,去年新增企业就达200余家,目前已有从业人员3万人。不到一年时间,中国科学院肿瘤与基础医学研究所已先后引进多个院士团队,并建立起院士领衔的研发中心。

“创新项目落地离不开人才的支撑作用。”中国科学院肿瘤与基础医学研究所所长、中国科学院院士谭蔚泓说,今年疫情期间,该所院士团队牵头的项目“新型冠状病毒核酸现场快速检测设备及试剂的研发”,将病毒全流程核酸检测从3个小时压减到80分钟内,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已在近百家机构推广应用。

另一项数据同样耐人寻味。记者从杭州市委人才办获悉,历年在杭就业的高校毕业生中,浙江省内除浙江大学外,人数相对多的是杭州电子科技大学,省外来杭人数相对较多的则有西安电子科技大学。两所在通信和电子等领域的高校毕业生的青睐,侧面印证了杭州数字经济产业的红火。

“‘名字里带‘电’的高校,都是我们的校招重点。”数据智能公司每日互动的人力资源副总裁江婷婷参与企业招聘6年,最初100份简历中有三四份来自外地,如今约30%求职者来自省外知名高校,她明显感受到,阿里、网易等一批数字经济企业带动的互联网氛围对人才的吸引力在不断释放。不少面试者在谈到未来理想的就业城市时,将杭州排在前三位,甚至是首选。

今年32岁的孟显耀2013年从清华大学毕业后,放弃获得北京户口的机会到杭州打拼。在互联网行业深耕7年,如今他已成为每日互动的运维总监。今年疫情期间,孟显耀和同事24小时轮班,忙于杭州“健康码”测试、上线,维护系统稳定。“能够参与这样的公共服务项目,我觉得再忙也值得。”孟显耀说,杭州对于自己的吸引力不仅在于生活幸福感高,更在于能获得职业成就感。

人才安居乐业的背后,是一系列平台的支撑。位于余杭区的梦想小镇成立5年,入驻良仓孵化器等知名孵化器,集聚创业项目2200余个、创业人才1.9万名,166个项目获得百万元以上融资,融资总额达110.25亿元。城西科创大走廊、“城市大脑”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开放创新平台等建设,正在打造创新策源地,推动科技、产业、人才、金融等各种要素向人才平台汇集融合。到2022年,杭州计划培育数字经济领军人才100名以上、创新创业人才团队50个以上、“数字工匠”1万名以上。

除了两大产业,杭州正在培育引才新引擎。去年,杭州直面一直被诟病的制造业“疲软”问题,发布“新制造业计划”,推进新时代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形成城市发展“双引擎”的强大动能。“制造业的蓬勃发展将成为来杭人才的巨大蓄水池,尤其是吸引更多工程技术人才和高技能人才来杭。”杭州市委人才办有关负责人说。

谁是人才?

打造兼容并包的人才生态

“去年我就申请了杭州市高层次C类人才。”去年8月,身为拱墅职业高级中学教师的石丹,获得第45届世界技能大赛美发项目金牌。这座城市给予高技能人才的重视,让石丹暗暗下定决心,要用心培养出更多金牌选手。

石丹这样的高层次人才在杭州不是孤例。细读最新版杭州高层次人才分类目录会发现,技术能手、金牌讲解员、纳税5亿元以上制造业企业技术人才、近5年在杭版税收入累计超过1000万元的网络作家……这些过去看似“不寻常”的评价标准正在走入寻常。

职称、学历,历来都是人才的基础标准。杭州另辟蹊径,打破原有“唯帽子、唯职称、唯学历”评价模式,把企业评价、社会评价等市场元素纳入高层次人才分类评价标准。杭州正以自身的包容气度打造“热带雨林”式的人才生态。

热带雨林靠着温暖湿润的气候环境,滋生了极端丰富的物种。在杭州,人才环境亦如是。纵向,有好似参天大树般的院士级顶尖专家,有众多自由生长的专业领域技能人才,形成丰富多元的人才结构。横向,既有数字经济、生物医药等重点产业领域专家,也有商务、金融、文化、教育以及各类新领域的人才群体。

杭州江干区,网红主播和MCN机构集聚之地。直播经济如火如荼,今年5月,江干区出其不意,将“直播达人”纳入人才参评范畴。

“不少粉丝众多的网红,往往由于学历等因素,被挡在人才认定的范围之外。主播原本是一个打破空间限制的职业,我们希望通过重新认定发掘他们的价值,让他们在杭州扎下根来。”江干区委人才办负责人告诉记者,这是他们首次不唯学历评价人才,试图以直播人才为引线,打造直播人才联盟,带动直播产业和背后的广大内需市场。“为某一类人才营造的归属感和社会认同感越强,带来的筑巢引凤的效果也就越好。”

“鱼无定止,渊深则归;鸟无定栖,林茂则赴”。对人才最大的吸引力不在于补贴有多少,而是真正能让人才在杭州获得成功。杭州打造人才生态系统,也重在为各类人才提供最适宜的温度、湿度和营养。

“所有提升城市品质的工作都是人才工作。”这便是杭州的视野。在杭州,“人才是第一资源”已经达成共识,城市的重大政策必与人才工作提前对接协调,人才工作需要统筹协调的问题,也会第一时间提上议程商讨解决。

正是这种力度的重视和支持,不久前上线的杭州人才码上,我们才能看到,一码统筹整合了医疗健康、子女教育、购房落户、双创支持、交通出行、休闲旅游等集成式、智慧化、全流程的优质服务。

服务体系之上更嫁接起干事创业的支撑系统,为人才提供创业创新全生命周期“一件事”服务,建立高效便捷的投融资支持体系,都在有形无形中形成对人才的感召力与吸引力。

携手求贤为什么?

在协同创新中留住人才

杭州文一西路1508号,去年新启用的浙江人才大厦高高矗立。“虽然引进企业的注册地多数不在杭州,但他们常驻大厦的人才,也可享受在杭落户、购房资格、子女教育、医疗服务等人才政策。”人才大厦人才服务中心主任徐来莹告诉记者,大厦内已挂牌入驻来自丽水、舟山、金华等省内其他9个设区市的创新企业50余家,汇聚了研究人员336名。

“我们入驻浙江人才大厦,节约了成本开支,研发团队也不必每天来回160多公里,奔波往返两地了。”湖州安吉的半导体企业、浙江微磁精密技术有限公司负责人楼允洪告诉记者,这些年公司在杭州招到了一批30至40岁的成熟技术人才,这些人才均已在杭州成家扎根;如今团队在大厦潜心研发,每周两次到车间指导,效率大大提高。

各地市借地耕田,杭州借人肥地,杭州招贤纳士的视野正在不断拓宽。

在6月13日开幕的首届杭州大学生“双创日”活动上,全国约15万家企事业单位推出超过100万个高校毕业生就业岗位。100万,接近今年全国高校毕业生总人数的八分之一。在杭州,你可以找到全国各大城市的工作岗位。无独有偶,早在前年和去年的长三角城市人才招聘会上,杭州也主动搭平台和长三角城市一起招人才。

各大城市纷纷各自为阵争夺人才时,杭州为何屡屡携手兄弟城市搭台引智?

“杭州应该有服务长三角,面向全世界的格局。我们搭台引才为的不仅是眼前人才的去留,更是营造一种氛围,为未来埋下伏笔。”在市委人才办看来,人才能来去自由的情况下还愿意选择杭州,那才是真正留住了人才。这一想法与著名经济学家周其仁的想法不谋而合。“主动给其他地方、其他人提供服务,给的越多你的盘子就越大,你的经济发展水平就越高。”不久前的第二届长三角一体化发展高层论坛上,周其仁的“来来往往”论与杭州引才的思路异曲同工。

“聚天下英才而用之”,杭州以更开放的人才生态环境和更自信的姿态,主动接受人才的挑选。

及至去年,杭州已成功举办了11届国际人才交流与合作大会,这项盛事令杭州不断磁吸全世界诺奖获得者和海内外院士等顶尖群体以及大量的海外人才携项目而来。

在杭州首个来华留学生创业园,40多个国家的100余名留学生先后入驻。今年以来,印度籍留学生伟商已获得近40万元订单,将中国产品销售到印度;英籍留学生路安娜创立的教育咨询公司,为江苏、上海多所院校推介优秀的外籍教师……

风物长宜放眼量。杭州的人才生态内涵正日益丰富。这座千万人口城市不断提供更多发展机会,让有识之士如潮水般充分涌流、来去自由,挥就了一幅“凤舞龙盘到钱塘”的“双创”画卷。


来源:浙江日报    作者:记者 陈佳莹 肖淙文 孙磊    编辑:高婷婷    责任编辑:方志华
『相关阅读』
杭州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杭州网(包括杭州日报、都市快报、每日商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杭州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杭州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杭州网(包括杭州日报、都市快报、每日商报)”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杭州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杭州网联系。
新闻 城市 经济 社会
138名浙江学霸被清华北大等重点大学锁定
浙江首宗“只租不售”地块建设中,1466
“云”上安全月、灯光秀展示、“云”连线…
嘉兴南湖区精心描绘高质量发展的美丽画卷
国网杭州供电公司发布全国首个夜间经济电力
始版桥未来社区两宗地块顺利出让!年内开工
手机无需解锁 即可秒刷乘车 Huawei
官宣!微信iOS版已支持改微信号 常见问
顶替上大学者手写说明:入学材料系亲戚找人
男子深夜裸身驾车连撞多车?四川南充警方回

杭州影像


山沟沟引凤来

书香

党建公园

首架杭州亚运会彩绘...
打造兼容并包的人才生态“去年我就申请了杭州市高层次C类人才。杭州正以自身的包容气度打造“热带雨林”式的人才生态。杭州打造人才生态系统,也重在为各类人才提供最适宜的温度、湿度和营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