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样“一地多用”的模式对土地有伤害吗?对此,兰溪市农作物技术推广站站长黄洪明表示,这种轮作模式茬口搭配合理,不仅土地利用率比较高,而且由于不同作物之间的轮作,能够减轻了病虫害的发生,减少农药的使用,对提高品质和产量都有帮助。
种旱粮,既鼓了浙江农民的腰包,又攥紧了饭碗。为此,省政府于2013年出台《关于加快发展旱粮生产的意见》,鼓励利用冬闲田和低丘缓坡、园地、山地等旱地发展旱粮种植。《意见》指出,在经农业部门认定的旱粮生产基地内种植玉米、番薯、马铃薯、大豆等旱粮作物,省财政按种植土地面积给予每亩125元的直接补贴;对在果园、桑园和幼疏林地间作套种同一旱粮作物100亩以上的种植者给予每亩20元的直接补贴。
产业链条延伸
政策支持让我省旱粮种植面积不断扩大。然而,产量提升之后,旱粮如何避免卖难?
生产红薯粉丝的临海市东塍镇的福禄豆面合作社采用的办法是:根据加工订单与农户签订收购合同,在市场价格较低时实行保护价收购,确保基地农户种植旱粮不亏本。“去年我们根据订单与农户签订了1750亩地的生产合同。”临海市福禄豆面合作社理事长周才康介绍,这样农民种得更放心,我们加工生产也更有底气。
在诸暨,绿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通过产业化经营打消旱粮种植户对销路的担忧。“通过旱粮深加工,我们带动了周边1.5万亩甘薯基地。”公司负责人冯永才介绍,目前他们已经研发出了多个系列20来个品种的产品。去年,还新造了一条“甘薯薄脆”的生产流水线,生产的“红薯薄脆”、富硒薯片等休闲食品。
“绿康对旱粮深加工的探索,正是我省延伸旱粮产业链要走的必经之路。”省种植业管理局旱粮专家蔡仁祥说,然而,目前市场上的旱粮加工产品还相对单一,加工方式也较为初级,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旱粮种植面积的进一步扩大。
蔡仁祥说,其实旱粮深加工的发展空间还很大。“以马铃薯为例,它可以加工成马铃薯全粉,用于制作各种我们日常吃的食品。”他说,这次在农博会的旱粮展示展销区让大家品尝的肉包子便是用马铃薯全粉和小麦粉做成的,口感几乎和普通肉包一样。“另外,它还可以做成‘人工米’,这种米混合了小麦粉和马铃薯全粉,从营养上来说并不比普通大米差,而且在国际上这种功能米也很流行。”
推荐阅读:
为宝宝洗澡的育婴师开收“点单费” 你接受吗?
央行鼓励银行放贷 杭州楼市趁势升温
杭州有支平均年龄超过70岁的爷爷级民间篮球队
运河公园300平方米游步道昨突然塌陷 男子受伤
滨江又发惨烈车祸 骑车直行大姐倒在工程车轮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