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讯 随着电梯数量快速增长和老旧电梯问题频发,电梯安全问题成了基层治理的新焦点和政府关注的“关键小事”。 2017年9月5日,杭州拱墅区在全国范围内首创电梯“养老”综合保险,引入保险机制。大浒东苑BC区、小河佳苑、清水公寓的5台电梯签下全国范围内第一批电梯“养老”综合保险保单,标志着电梯安全管理从以前的单一化政府管理模式向多元化社会治理模式转变。 3年时间过去了,这项工作早已多点开花。记者从相关部门了解到:截至目前,杭州全市参保电梯已达3600余台,覆盖7个县市区。近日发布的《杭州市第二轮安全生产综合治理三年行动计划》透露,到2021年底,杭州所有区、县(市)将开展电梯“养老”保险工作。浙江省内,宁波、温州等地已开展电梯全生命周期保险试点。而放眼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均采取不同形式推进这一工作,覆盖电梯约130万台,占全国在用电梯的21%。 当电梯“养老”保险从稀奇发展为寻常,当年第一批购买电梯“养老”保险的小区怎么样了?那些老旧电梯可有安心“养老”?在3年的探索推行中,先行先试的杭州有怎样的收获和困惑?后期又会将这项工作推向何方?近日,我们回访相关小区,采访当事人及相关部门负责人、专家,一探电梯“养老”的现状和前景。 大修提速九成 投诉量同比降三成 大浒东苑BC区业委会主任吴国富至今仍清晰记得,大浒东苑和拱墅区另外两个小区是在3年前的9月5日下午,签下全国首份电梯“养老”险保单的。 “当时能够争取到试点,大家都很兴奋。”吴国富介绍,大浒东苑BC区是2008年建成的安置房小区,总共11幢楼30个单元,全是高层。在投保之前,大浒东苑BC区9幢1单元的电梯已运转10年,停运、忽上忽下等情况时有发生,故障频出。不仅居民们懊恼,电梯维保单位的服务也令业委会和物业感到不满。 “有时候要更换的零件缺货,一拖就是一个月。”吴国富说,之前几次电梯故障,维保单位的维修速度较慢,而且维修费用上双方也会出现争议,“有次换配件,维保单位说配件要3000多元,但我们咨询了专业人士,说不到千元就能买到。” 维保走过场、以修代保、小病大修的乱象导致电梯故障频发,而物业和业委会存在专业知识、监督手段匮乏等不足,正是出于这些原因,听说电梯可以上“养老”保险,大浒东苑BC区毫不犹豫“举手”要当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3年时间过去,大浒东苑BC区业委会与物业真心觉得,这份电梯“养老”保险“买得值”。 在物业主任张弘的印象中,早先几乎每天都会接到小区电梯出问题的电话:“电梯困人每个月都有四五次,被弄得焦头烂额。”但现在,电梯出故障的频率下降了许多,“电梯困人几乎不太发生了,一个月也就接到五六个电梯报修电话”。 与此同时,花在电梯上的钱也更少了:“小区总共30部电梯,参保之前,每年500元以下的小修大概要花10万元,500元以上的大修也要花十几万元,维保单位的价格是10万元左右, 加起来要三十几万元。而参保之后,6台新梯的保费是每台每年6500元,另外24台旧梯的保费优惠后是每台每年9000元,加起来只需要26万元。” 这一结果,也是电梯“养老”保险设计之初希望实现的目标。 中国人保杭州分公司团体保险部副总经理蔡冰洁把保费“揉碎”了分析给记者听:“以5年以下的新梯举例,6500元的保费,其中4000元是给维保公司做日常维保,1000元是电梯年检费,我们真正能支配的,是剩下的1500元。” “保险公司想要降成本,肯定会要求电梯的日常维护保养做到位。”蔡冰洁告诉记者,他们和杭钢集团等公司合作组建了一支专业团队,协助业委会选择高水平的维保公司,对维保质量进行监督,对电梯发生的一般维修进行定损,将电梯日常维保做到最好。 正因如此,大浒东苑BC区并不是电梯“养老”保险运转良好的孤例。据统计,目前拱墅区有3411台电梯参保,参保电梯故障率较参保前下降20%,电梯投诉量同比下降33%,大修提速90%以上,在杭州市电梯故障高发榜上的小区全部实现摘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