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市快报讯 前天,老王、金姐、阿多姐一起来到快报,要分享他们去九寨沟和黄龙旅行的快乐。 “一趟旅行,三往九寨沟,两次被堵在路上……”老王乐了,“都说不到长城非好汉,我们喊出的口号是不到九黄(九黄是旅游业内对九寨沟和黄龙两个邻居景点的简称)不罢休,这次旅行实在够传奇,够回味……” 金姐和阿多姐也马上表示赞同。“我们一行12人,目标坚定,克服重重困难,终于到了梦中的九寨沟,得偿所愿!” 老王73岁,金融系统退休。金姐63岁、阿多姐60岁,都在一个微信群,群里几百号人,各行各业都有,大多已经退休,是个爱玩爱旅行的圈子。 7月24日,省文旅厅发布文件,为推进旅游企业扩大复工复业,恢复跨省团队游。 消息一出,群里活跃开了,这些爱玩的人宅了大半年,早憋坏了,纷纷报名组团,有去西藏的,有去四川的。 四川线路有九寨沟、黄龙、峨眉山等地,老王都没去过,一直向往,早些年看86版《西游记》,片尾师徒四人在九寨沟瀑布顶上走过的画面记忆犹新。 金姐和阿多姐2016年结伴去过贵州黄果树瀑布,觉得美得不得了,但听团里其他游客说“黄山归来不看岳,九寨归来不看水,最好的水在九寨沟”,于是也很向往,一直谋划出行。 老王老伴鼓励他出去玩,说想去就去吧,小孙子我来带。 金姐和阿多姐都是来杭发展的温州人,金姐退了休,阿多姐在四季青开家男装店,为这次旅行,专门把门店生意交给朋友照管。 四川团一共报了63个人,8月15日自行出发,有坐高铁的,有乘飞机的,成都集合。 8月16日凌晨4点多起床,5点多出门,两辆大巴车直奔九寨沟。路上雨下个不停,车到汶川,被交警拦住,“前方泥石流塌方,禁止通行”(当天四川强降雨,地质灾害二级橙色预警,各家旅行团都接到通知禁止前往风险区域)。 一车几乎都是60岁以上的人,汶川一呆就是足足8小时,筋疲力尽,出行的兴奋消磨得所剩无几。 回到成都,不知要等到什么时候,63人中有40多人决定放弃,各自买票回杭州。 剩下的表示不甘心,自由组成了两队,一队去贵州,一队去重庆。 老王、金姐、阿多姐等14人重新组团,决定先到重庆玩一趟,等九寨沟重新开放了再去。 14人共同推选“傲雪”当队长,“傲雪”也姓王,66岁,部队干过9年,有魄力有执行力,大家都认他。 “傲雪”做了“战前”动员:“天气是不可抗因素,东方不亮西方亮,四川玩不了,我们就在附近玩一圈。发生塌方的地方是交通要道,政府部门肯定会全力抢修,很快会恢复通行,等天气好了,景区再开放时,我们回头再去!” 众人鼓掌叫好,气氛热烈。 8月19日,14人小团去了重庆,把磁器口、白公馆、解放碑、朝天门、来复士广场和李子坝都玩了一遍。 8月22日接到通知,九寨沟恢复迎客。23日回到成都。24日一早,二度出发去九寨沟。 “哪里想得到,车子跑了100多公里,又接到消息,山区又是大雨泥石流,还是走不了。”老王说。 大家都很沮丧,一些人开始说连老天也不帮忙,这一趟运气太不好了,人不可以胜天……都是丧气话。无奈只能又回成都,午饭大家都没心情吃。 14人中有一对夫妻,订了当晚机票回杭州了。剩下12人,还有2个也犹豫着想回去。 队长“傲雪”站了出来,给大家打气。 “我是一定会去的!不到九寨沟绝不罢休!人家说事不过三,我就不信了,老天爷会让我们一直去不成?” 一番话说得大家血脉贲张,金姐立即叫好附和,她原本8月25日有场书法比赛,都进复赛了,这次为了九寨沟毅然放弃。老王和阿多姐也纷纷表态支持,12人很快统一认识确定目标:下定决心排除万难,不到九黄决不罢休! 8月24日晚,消息传来,去九寨沟的路修复了,导游问大家,还去不去? “去!”一群人斩钉截铁。 第三次出发,成都到九寨沟,车开8小时,异常顺利。 终于看到了梦中的九寨沟,队员之一、退休教师老金豪情激发诗兴,将此行经历写成长诗一首。 那天天气晴好,气温适宜,大家目睹美景,兴奋异常,过往的疲惫沮丧一扫而空。 第二天去黄龙,人间瑶池风光绝美,众人忘记了高原反应。回来一商量,顺便把乐山和峨眉山也玩掉吧,又起早去了乐山和峨眉山。8月29日,12个人平安回到杭州,依然兴致盎然意犹未尽,派了老王、金姐和阿多姐为代表,来快报“报喜”。 这趟旅程让老王感慨颇多,最大的感触有两点: 第一,一群人出门旅行,志同道合太重要了。 第二,要有个坚定的“主心骨”来领导,此人既要能听取群众意见,又要能根据形势迅速作出决断。 几句题外话 小刘啊,稿子里能不能不要写王大伯?我觉得自己还年轻着嘞! 老王73岁,和我爷爷奶奶差不多同龄,采访时我一直称他王大伯。金姐和阿多姐也都60多岁了,我叫她们阿姨。开始稿子里也是这么称呼的。 没想到昨天老王专门为这个事打来电话,“小刘啊,有个事和你商量一下,能不能在稿子里不要叫我‘王大伯’,我觉得自己还年轻着嘞!两个女同志也别叫阿姨,人家心里可能会有些不舒服……” 我一开始有些想不明白,70岁以上的人为什么会介意别人叫“大伯”?就和老王开诚布公地聊了下。 老王说,自己也是做爷爷的人了,孙子叫他爷爷,他很开心,小孩子叫他爷爷,他也能接受。生活中的熟人同学同事朋友,有的叫他老王,有的叫他王老师,不认识的路人问路叫他一声“大伯”,他也不会在乎。但我采访时“大伯大伯”地叫他,他说心里确实有点硌硬,感觉怪怪的。“我觉得自己还没那么老,身体结棍,心态也好,外出旅行半个月,体力妥妥的,不仅拖着行李,背着相机,还飞无人机,走在队伍最前面,精力旺盛得很!” 于是,我把稿子里的“王大伯”改成了“王先生”,后来又想了想,先生确实是个尊称,用上肯定没错,但敬是敬了,却稍有点远,而且18岁到80岁各行各业都叫先生,也太笼统,思来想去,最后改成“老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