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青年演艺产业园里,先后吸纳了17家文创演艺企业,内容涵盖舞美设计、票务、艺术学校、录音棚等内容,并打通了“演艺一条龙”产业服务业务,从舞台搭建,到舞美灯光设计,再到音响器材提供等,全部可以由产业园的各个企业承担完成。
产业园还引进了“3人魔术工作室”、“杂技团”等专业演出企业,与“新青年歌舞团”原有的歌舞演出进行“互补”。
此外,张钎还很注重演艺与其他产业融合。过去十年,他借着“文艺惠民”的平台,以每年近200个联系点的速度,建立起了600个基层联系点,将“新青年”彻底融入到公共文化服务当中,将基层演艺资源整合到了一块儿。
产业化使各类资源得到合理分配和有效利用,实现了效益最大化,张钎终于摆脱经营困境,站稳了脚跟。
“资本模式创新”突破自我
2015年,新青年演艺产业园实现收益零突破,此后,张钎着手布局“新青年”的新三板之路。“想借助资本的力量,谋求传统院团突破。”在这一文艺团体向资本市场转型的过程中,张钎十分感激当地政府给予“新青年”的引导和支持,让他们不用再像无头苍蝇一样寻找出路。
“我们参加了许多由各级政府组织的文化企业管理人才培训班。他们邀请外面的专家与高手为我们拓宽视野。团里的很多人才出国培训,也是在杭州市委宣传部《民营院团人才梯队建设专项资金》的扶持下完成的。”
“2014年我们启动挂牌程序后,政府加大支持力度:萧山区发展和改革局为注册在萧山、并上市新三板的企业提供了200万元补助;闻堰街道也在此基础上提供1∶1配套。他们还在税收上为我们减负,减少了我们的后顾之忧。”
事实上,在“十二五”期间,为鼓励像“新青年”这样的企业转型升级,优化文化创意产业投融资环境,萧山区实施了一系列对文创企业扶持政策,有意引导和培育一批发展成熟的文创企业上市。
有寻求上市的冲动,有专家指明方向,有政府扶持文化产业的具体政策作为坚实的后盾,张钎这才大胆走上“上市”之路。
登陆新三板,就资本市场而言,是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未来的道路很长,张钎的规划也很宏大。就在登陆新三板前夕,“新青年”与东莞证券签署了《搭建浙江省文化演艺类企业孵化上市平台战略合作协议》,意在协助更多浙江的文艺院团迈向更广阔的天地,推动这个产业的整体发展。
“‘新青年’以后会扮演一个孵化器的角色,帮助更多曾经像我们一样的文艺团体成长起来。”张钎斗志昂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