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周大风与温州泰顺东溪乡农民聊天
在周总理的鼓励下,周大风写出了《采茶舞曲》。图为剧团进京演出与周总理(二排左七)合影留念,周总理右边为周大风。
谱就经典
在周大风漫长的一生中,他创造了常人难以企及的辉煌。
创作经典民乐《采茶舞曲》;配乐电影《孙悟空三打白骨精》、《斗诗亭》等;带领浙江越剧音乐改革形成三种男女对唱方法,开创了越剧男女合演的新纪录……
“周大风的艺术成就尽人皆知,在全世界都享有盛誉,尤其是他的《采茶舞曲》,周总理还替他改过歌词。他的音乐中充满了浙江的地域文化特点、民间文化风格,非常贴近人民的心。我为拥有这样的好朋友而感到幸运。”10月13日,记者前往陈建国家中采访,周大风当年的同事毛昭晰教授正好打来电话,言谈间,86岁的毛教授忍不住哽咽落泪。
在陈建国的家中,我们看到了一张发黄的照片,照片上方印着“浙江省越剧二团赴京汇报演出纪念”的字样,落款时间是1958.10.11。照片中,周恩来总理端坐在二排中央,一身白衬衫的周大风就坐在总理右手边。
时间翻回到50多年前。
新中国成立后,周总理曾多次来过杭州,他说,杭州的山好、水好、茶好、风景好,就是缺少一首脍炙人口的歌曲来赞美。1958年,这个创作任务就落在了时任浙江越剧二团艺术室副主任周大风身上。
生活是艺术的唯一源泉。谷雨时节,周大风来到泰顺县东溪乡体验生活、寻找灵感。每天,住在茶山边上的农家里,他与茶农们一道采茶、制茶,并搜集当地的民歌、民风和民情,在两个多月的生活积累后,周大风灵感大发,仅用3天便创作出九场大型现代越剧《雨前曲》。《雨前曲》的主题歌《采茶舞曲》则用了一个晚上一气呵成。
《采茶舞曲》采用了越剧与滩簧的技法,吸收了浙东民间器乐曲音调,并采用有江南丝竹风格的多声部伴奏,将浙江地方文化的气息有机融为一体。
半年后,《采茶舞曲》作为《雨前曲》的序幕插曲进京汇报演出,一亮相即大获成功。演出结束,周总理握着周大风的手赞扬道,《采茶舞曲》有时代风格、有地方风格。
《采茶舞曲》不久即传遍大江南北。1959年新中国成立10周年庆典现场,《采茶舞曲》成为天安门广场的群众伴舞音乐。而周恩来总理亲自修改的那句经典歌词“插秧插得喜洋洋,采茶采得心花放”则成为一段佳话。
周大风在火热的社会生活中,用天马行空的思维、丰富的想像力创造了盛唱不衰的经典舞曲。他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的创作态度和创作方法,也成为艺术家们学习的榜样。
浙江越剧团导演梁永璋说:“大风老师作品都是与时代同步的,他写的歌人民喜欢唱,他写的戏百姓喜欢看,所以大风老师是一个人民的音乐家,是一个人民的戏曲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