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院后,750元“巨额”医疗费难住特困户 一家人凑出150元 医院减免600元 1964年4月20日,戚阿姨康复出院,但总计750元的医疗费。 一听说750元的医疗费,孙大伯刚放下去的心又提了起来,“我们家是特困户,又背上了这笔沉重的债务,实在没法子了。” 当年,孙大伯在村里生产队东风大队种地,一天赚着1毛钱左右的工分。哪怕不吃不喝,也不知猴年马月才能攒够这笔医药费。 出院后的头几年,医院每隔一段时间都会派人到家里催账,他们人工差旅费都花去不少。 最终,全家人省吃俭用、东拼西凑攒下150元,萧山县有关部门出具了证明,医院减免了600元。 因为年代久远,孙大伯提及这桩往事时,许多细节已经模糊,但多年来,他一直记着当年的医护。 不知道当年的院长是否因此受到批判?医生有没有因此吃苦头?减免的钱是不是院长和医生帮忙出的?每每想到这里,老人就睡不着觉。 父母年事已高 孙女士想帮他们完成心愿 孙女士感慨,当年因为医院没有放弃,救活了妈妈,才有了后面的三姐弟,组成了如今幸福的大家庭。 家里最小的弟弟因为父母的这段经历从小立志学医,现在已经是杭州一家公立医院的骨科主任,一心治病救人。 “我小时候,爸妈一直说要谢谢省妇保医生的救命之恩。”孙女士说,这些年来,父母一直记挂着当年的救命恩情和欠费的事。 最近疫情缓解,家人们聚在一起,父母又说起这件事,孙女士了解清楚前因后果后,便决定寻找当年的救命恩人,替父母还上这笔医疗费,了却老人的一桩心愿。 “我在银行工作,知道欠款很难核销,医生一定承担了很大的责任。”孙女士说,“这种情况下能够先救人,完全是出于天使一般的爱心。” 老人拿出2万元“补”上这笔医疗费 医院婉拒后决定 在当年院长雕像前种下爱心树 时光倏忽,56年后的今天,老百姓的生活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钱袋子”逐渐鼓起来,日子也越过越好。不仅家家户户住上了新楼房,还逐步实现了“老有所养,病有所医”。 今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收官之年。在社会飞速发展的今天,当年的750元钱又相当于现在的多少钱呢? 原中国人民银行浙江省分行研究员、浙江金融职业学院教授应宜逊说,“20世纪60年代,买一辆26寸的凤凰牌自行车大约需要160多元。参照大米的价格涨幅来看,现在的价格是当年的20多倍,那么根据通胀率来算,750元钱在如今大约值2万元左右。” 孙女士希望,将这750元折算成现在的2万元替父母还上,但浙大妇院经过慎重考量后婉拒了。 当年最有可能拍板救治戚女士的老院长刘天香,如今也已仙逝,她的雕像矗立在医院的小广场上,注视和守护着今天的浙大妇院。 这两天,浙大妇院经过讨论后有了一个想法:与老人一家共同种下一颗爱心树,纪念这段跨时代的医患情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