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商报 金石篆刻,是一种古老的中国传统文化,也是中国石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从战国时期的古玺出土,到北京奥运会中国印走向世界,中国的篆刻艺术已有三千多年的悠久历史。 在方块大的印章里,既有豪壮飘逸的书法笔意,又有优美悦目的绘画构图,更兼得刀法生动的雕刻神韵,可称得上“方寸之间,气象万千”。 采荷街道洁莲社区年近60岁的基层社区文化志愿者董利民,就是金石篆刻的实践者和传承者。几十年来,他凭借一把刻刀、一块石头表达着自己对传统文化的钟爱,也寻找着自己的处世哲学。用他自己的话说:于平静篆刻中自知,在岁月激荡中平和自处。 260字《心经》刻在5cm×5cm的石面上 董利民,字石人,号“归朴心佗”,工艺美术师,师承韩登安入室弟子陈威遐老师学习书法篆刻。从事金石篆刻40年来,他的作品获得无数荣誉。 篆刻作品曾入选《中央民革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全国书画大展;为辛亥百杰熊秉坤、杨庶堪篆刻二方肖像印,入编《纪念辛亥革命百年百杰金石印像》一书;创作的“印石雕刻组件”在第十二届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作品暨国际艺术精品博览会上获优秀奖;2013年,获“明清居杯”中国浙江工艺美术精品博览会银奖…… 2014年,创作的“杭州主题篆刻印屏”荣获西泠印社主办的“首届杭州市民书画篆刻艺术节”优秀作品展篆刻组铜奖;2015年创作的“茶文化篆刻印屏”入选首届杭州市书法艺术大展。2019年创作的“钱塘江文化印”印屏,入展由中共杭州市委宣传部、市文联、西泠印社联合主办的“盛世钱塘·韵味杭州”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诗书画印大展…… 董利民已经记不清自己创作了多少作品,“几千上万?没有去细数。”他笑着说道,“只是近视越来越严重了,尤其是创作《心经》之后,增长了300多度,现在近视度数600多,给创作也带来了不小难度。” 《心经》是董利民众多作品中颇为独特的一个。260个字用朱文刻在尺寸5cm×5cm印面之内,印石选用杭州昌化紫砂俏色古兽如意钮章,每个字2.5mm,线条细如发丝,耗时3个月精心制作而成。每个看到的人无不啧啧称奇,感慨这份功力和耐心。 在创作《心经》的3个月内,董利民每天凌晨2点多就起床,他认为这时候心最静,也不受外界嘈杂的环境影响,给创作更多的便捷。待到天亮之后就停工,自己也收拾妥当出门工作。“多的时候可以刻5个字,状态不好的时候也就2个字,”他觉得,篆刻最是“急不得”,好的状态和好的耐心,有时候比水平更重要。 说到创作初衷,董利民认为,心经是诸佛圣教之纲宗,众生自心之宝藏。篆刻一道历数千年,承载中国文化之精要,与佛教文化相表里,说明篆刻内容的丰富与拓展。此项创作,也是完成自己的心愿。 除此之外,董利民的作品风格多变,百花齐放,除了刻字,肖像印、姓名印、主题印、收藏印等等操作起来也是游刃有余。他曾将全文780字的《滕王阁序》,微刻在3.0cm×3.0cm×8.5cm 昌化紫砂石上,文字部分尺寸2cm×6cm,令人瞠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