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商报讯 著名作家余光中说:“小时候,乡愁是一张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在通讯不发达的年代,邮票承载了太多邻里坊间的烟火与岁月悠长的情感。而今,网络与手机突破了人们空间的壁垒,但邮册中一枚枚邮票谱写的故事还在继续。 前天,家住江干区闸弄口街道闸弄口社区63岁的倪柏涛,像往常一样在家翻开了一本本珍爱的邮册。往事如烟,旧日时光的点点滴滴,伴着一张张邮票打开了尘封的记忆。从1982年开始,倪柏涛与邮票为伴,38载的春夏轮回,超过20万枚邮票的巨量珍贵收藏,是对倪柏涛这份爱好的最佳注解。 走南闯北孕育对邮票的热爱 倪柏涛早年在浙江电子安装公司工作。在那个交通系统还不甚发达的时代,由于工作需要,走南闯北的倪柏涛慢慢积累了比多数人更丰富的经历,也在工作中慢慢结识了那个时代和他一样“邮”走全国的邮票。在1982年,倪柏涛为喜得宝企业报采写了第一篇“鼠年邮票”的刊文。此刻,倪柏涛与邮票的一生之缘就此敲定。 从1982年开始,倪柏涛的集邮生涯风生水起。当年,他即成为了拥有超过600名会员的喜得宝工会集邮协会会长,在会长的位置上一干就是近40年。从最早上世纪五十年代的中国纪特票(纪念、特种邮票)、八九十年代风头无二的生肖猴票,到时下令人艳羡的黄金邮票,倪柏涛积累了超过两大书橱的邮票珍品。“在这方面最舍得花钱,上世纪八十年代一个月工资也就百余元,几乎每个月都要至少拿出十几元去买邮票。”倪柏涛细细摩挲着邮册中的珍藏说。 全身心投入为“邮”痴狂 每个集邮人都有自己的个性,而倪柏涛可能是其中最执着的。 “每一枚邮票、每一个不起眼的邮戳,都是一段故事。”他意味深长地说着。1984年,中国就曾侯乙编钟的发现发布纪念邮票。为了抢到这款珍贵的邮票,倪柏涛在当时的杭州市延安路排着数千人的队伍,十几个小时不吃不喝只为将其收入囊中。“数十年生涯中,若说印象最深的经历莫过于‘新千年’盖戳,倪柏涛介绍,邮戳不仅是一个信封上的印章,也是时间的见证。”为了留下新千年的独特印记,倪柏涛踩着新千年的钟声在一张信封上分别盖下了闸弄口与艮山门的戳印,将时间定格在了1999年12月31日与2000年1月1日。“不集邮的人往往无法理解这分执着,但这就是我的爱好。”倪柏涛感叹着。 以“邮”寄情,终生坚守 倪柏涛的收藏中部分邮票极为珍贵,但他还是时常会将这些邮票赠予友人。倪柏涛早年一度购有60枚珍贵的生肖猴票。这款猴票的铭版全联装在市价最高时一度达到200余万,但倪柏涛还是毫不犹豫地向友人赠出了这些珍贵的收藏。 如今,倪柏涛的收藏中只剩下了一枚猴票。“珍贵的邮票虽然赠出了,我却收获了更宝贵的友情。”倪柏涛说。 事实上,倪柏涛的爱好并不局限于集邮,他的兴趣爱好广泛,古币、粮票、书画、音乐等都有所涉猎。“人的精力是有限的,不得不有所取舍,但集邮的爱好会一直坚持下去,因为他见证了我一生的点点滴滴,喜怒哀乐。”倪柏涛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