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市快报讯 从去年12月开始,许小溪想专职为“老杭漂”做点事情。在这之前,她关注的一直都是“小候鸟”。 这样的转变,来自于她这几年的发现——相比小朋友,外地来的老年人更难融入这个城市。而且,每年暑假来杭州的“小候鸟”身后,也常跟着爷爷奶奶或者外公外婆。 带小孩之外 还没找到事情让自己忙起来 许小溪34岁,有两个孩子。 起初让她把心思放在“老杭漂”身上的,是她妈妈。 2013年夏天,大儿子出生不久,夫妻两个人又都上着班,帮忙带孩子的人选,许小溪第一个就想到了自己的妈妈陈桂花。 这可能是当下许多双职工年轻夫妻的选择,自己照顾没时间,找月嫂照顾又不放心,这个重任,自然就落在了自己父母身上。 “老漂”来到一个新城市的目的,几乎一样:帮子女带孩子。 比起适应城市生活本身更难的,是老人们需要调整好心理落差,在情感上融入这个城市。 陈阿姨来杭州前,和老伴儿在东阳横店东磁集团干了16年,收入稳定,比女儿的工资都多,但收到来杭州帮女儿带孩子的邀请,陈阿姨还是没有犹豫就答应了。 “毕竟是自己的女儿嘛。”她笑着说,“女儿的新工作刚刚起步,没时间,自己人总得帮着点。” “带小孩儿辛苦吗?”我问她。 “再辛苦,带的也是自己的外孙嘛,心里还是开心的。”陈阿姨显然很满意自己的“新工作”。 来到一个新的城市,“一开始都不知道怎么坐车,出行不太方便。但是杭州人蛮好的,找个人问问,都会告诉你。而且我的两个女儿都在杭州,倒也没有觉得很难适应”。 6年多下来,陈阿姨已经熟悉杭州的生活,但许小溪知道,妈妈还有很多事情没有告诉她。那些妈妈不曾说出口的,正是对这个城市的不适应。 到了周末,许小溪会带着儿子去上兴趣班,课后再带小孩去游乐园玩一趟,基本上都会在外面待上一天才回来。在这段时间里,常常能接到妈妈的电话。 “你们在哪里啊?” “什么时候回来啊?” 许小溪觉得,难得的一个周末,自己把时间都留给了孩子。“有时候我怕妈妈会觉得我们把她当保姆,就是来帮忙带带孩子的。” 和许多跨城帮子女带小孩子的老人一样,在带小孩之外,他们还没有找到让自己忙起来的事情。等小孩子被父母带去上兴趣班后,心里就觉得空落落的。这样的空闲,让他们觉得手足无措。 在许小溪的大儿子10个月后,闲不住的陈阿姨和家里商量,让老伴管孩子,她去家门口的饭店里找了份工作,“就是想让自己忙起来”。 饭店里的活儿,陈阿姨一直做到了2018年5月小外孙出生。“我和老伴,一人管一个,忙点好,有事情做了。”陈阿姨说。 所以,许小溪想为妈妈和其他“老杭漂”们做点事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