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过世了,父亲总是起早 走路近两小时来陪女儿 志愿者,他也一直想做 说着话,一名老伯探头问道,“小地图有没有,多少钱?我想看看,去雷峰塔。” 王莺抽出一本地图册递给他,“你好,这个给你。不要钱。雷峰塔你往这边再两三公里就到了。”“这么好啊!”老伯接过来,带着笑意走了。 像这样问路的,王莺一天最多要解答好几百趟,这天是工作日,天气又骤冷,“生意”自然清淡些。 不过,一公园微笑亭开了这许多年,大家老早习惯了这个“家”一样的存在。清早,值班志愿者要推着小推车,从几百米外的游船码头用桶子装好锅炉水,再晃荡晃荡推回来。早起唱歌的大伯大妈们看到了,一个个提着小水壶过来接龙井茶水,然后再开开心心接着唱它几小时。 忙好这桩事,王莺就成了“兼职导游”,问音乐喷泉在哪的,苏堤怎么走的等等。若是碰到外国游客,她赶紧抽出地图来笑着递给他,嘴里说着“map,map”,人家自然就懂了。 对本地人和外地游客来说,微笑亭是个小家。对父亲王大伯来说,这里是有女儿的地方,也是个家。 王莺是家里独女,母亲年前过世了,老父亲一个人很难度过。王大伯早晨五六点就起了,每周女儿做志愿者这天,就从曙光社区一个人走近两个钟头,到一公园微笑亭来,跟别人说是锻炼身体,其实心里头想跟女儿见面。 “他也乐意到这里来陪我,和我讲讲话,到中午我再买碗热腾腾的面给他吃,他蛮开心的。”王莺说,父亲也觉得在这里做志愿者很有价值,很想来的。从前她在断桥服务时父亲就想来,还去报名、学习。不过,队里有规定,年纪超过73岁,就不好做志愿者了,他很失落。 “我就是同你们说说闲话哦,正儿八经采访不要找我。你还是去寻寻其他更优秀的志愿者。”话到一半,王莺又摆摆手,意思是这么普普通通的人,有啥好采访的。 “我爸爸的事,我也没跟队里说。就是夏天时候,这里人少嘛,我去拉茶水,我爸爸正好这里坐坐,有时也好帮别人指指路。真当要来做,他年纪太大了,还要麻烦队里多备一份饭。我还是给他买餐他喜欢的东西吃吃好。”王莺说着,出门拎了桶水进来,预备打扫打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