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日报讯 杭州刚刚入冬,这几天的西湖边冷风凛冽,游客难得稀少。 一公园旁边有个微笑亭,杭州人是很熟悉的。一位80多岁的老大伯,在里头扶着眼镜看报纸,引起了我的注意。问大伯,也是微笑亭志愿者? “我啊?不是的。我是志愿者的爸爸。女儿上洗手间去了。”他说。女儿在这儿当志愿者,大伯起了个清早,从曙光社区的家里走将近两个钟头来陪陪女儿的。 “你是记者啊?那我女儿要逃掉的,她从来不喜欢抛头露面的。”大伯说。 没几分钟,女儿王莺回来了,红马甲里头一身棉衣棉服,看样子也有60岁上下了。 60岁大姐当西湖微笑亭志愿者 每到双休、五一、国庆 忙得不可开交 “哎,我说不好的。你去寻我们朱鸿队长好了,小我一岁,属牛的,做的时间比我长得多了。什么荣誉都让给别人,哪个志愿者有事不能来,她自己全部顶上。”王莺一边说,一边翻着值班登记册指给我看,“我对我们队长真的是比较崇拜的。” 一阵软磨硬泡,王大姐才勉强稍微聊会儿天。王大伯忽然说,要回去了,起身离开。 听王大伯讲,女儿退休前就在西湖微笑亭做志愿者了,退休后先在断桥服务了4年。具体哪一年加入微笑亭,做了多少年了?王莺笑着推说,“不清楚,忘记掉了。” 那时候断桥还没有微笑亭,王莺和其他志愿者每逢双休日,只要不下雨,就撑一把大阳伞,设点服务。夏天游客太热中暑了,他们接到阳伞下休息,给游客喝喝水,冬天冷,他们给需要的游客供应温开水,暖暖身。服务得最多的项目,当然是问路。 有多少辛苦,王莺想不起来,只记得每到双休日、五一、国庆,大家都忙得不得了。哪怕志愿者站在那里没事,都有种喘不过气的感觉——游客太多,太热情了。 “我讲句难听话哦!断桥简直像个骗子。”王莺突然想起来似的,“为啥?我们就在断桥,外地游客们经常跑过来问,‘你好,断桥在哪里?’我说断桥就是这里呀。所有人反应过来都是拖着长长的问号,‘啊?’” 王莺掩着嘴哈哈大笑,“这个我真的印象最深了。没看过的都不知道,断桥、断桥,什么样子?我就同他们说,杭州有三怪嘛,断桥不断、长桥不长、孤山不孤。” 母亲过世了,父亲总是起早 走路近两小时来陪女儿 志愿者,他也一直想做 说着话,一名老伯探头问道,“小地图有没有,多少钱?我想看看,去雷峰塔。” 王莺抽出一本地图册递给他,“你好,这个给你。不要钱。雷峰塔你往这边再两三公里就到了。”“这么好啊!”老伯接过来,带着笑意走了。 像这样问路的,王莺一天最多要解答好几百趟,这天是工作日,天气又骤冷,“生意”自然清淡些。 不过,一公园微笑亭开了这许多年,大家老早习惯了这个“家”一样的存在。清早,值班志愿者要推着小推车,从几百米外的游船码头用桶子装好锅炉水,再晃荡晃荡推回来。早起唱歌的大伯大妈们看到了,一个个提着小水壶过来接龙井茶水,然后再开开心心接着唱它几小时。 忙好这桩事,王莺就成了“兼职导游”,问音乐喷泉在哪的,苏堤怎么走的等等。若是碰到外国游客,她赶紧抽出地图来笑着递给他,嘴里说着“map,map”,人家自然就懂了。 对本地人和外地游客来说,微笑亭是个小家。对父亲王大伯来说,这里是有女儿的地方,也是个家。 王莺是家里独女,母亲年前过世了,老父亲一个人很难度过。王大伯早晨五六点就起了,每周女儿做志愿者这天,就从曙光社区一个人走近两个钟头,到一公园微笑亭来,跟别人说是锻炼身体,其实心里头想跟女儿见面。 “他也乐意到这里来陪我,和我讲讲话,到中午我再买碗热腾腾的面给他吃,他蛮开心的。”王莺说,父亲也觉得在这里做志愿者很有价值,很想来的。从前她在断桥服务时父亲就想来,还去报名、学习。不过,队里有规定,年纪超过73岁,就不好做志愿者了,他很失落。 “我就是同你们说说闲话哦,正儿八经采访不要找我。你还是去寻寻其他更优秀的志愿者。”话到一半,王莺又摆摆手,意思是这么普普通通的人,有啥好采访的。 “我爸爸的事,我也没跟队里说。就是夏天时候,这里人少嘛,我去拉茶水,我爸爸正好这里坐坐,有时也好帮别人指指路。真当要来做,他年纪太大了,还要麻烦队里多备一份饭。我还是给他买餐他喜欢的东西吃吃好。”王莺说着,出门拎了桶水进来,预备打扫打扫。 朴实大姐培养出一个浙大博士女儿 越来越多年轻人变成微笑亭一员 大姐总说,做好事很好,学业为主 做志愿者,凭的是实实在在一颗做点好事的心。王莺一直这样说。志愿者身份这些年,除了老父亲看得眼热,自己女儿也乐意来陪她。 女儿是90年的,浙大生命科学院毕业,刚刚结婚。 “小孩很优秀啊。”我感叹。 “那是。那你再说起来,我要骄傲死了。哈哈哈哈。”王莺一手拉拉棉袄袖子,笑得合不拢嘴,“竺可桢学院博士毕业的,现在在大学里教书。虽然留不到浙大里,我也很满意啦。” 妈妈这些年当志愿者,不管天冷天热都按时来值班,那种坚持女儿也看在眼里。女儿读大学时,碰到休息日也喜欢来陪,算是社会实践,锻炼锻炼。遇到外国游客,一串流利的英语介绍得人家连声“Thank you”。 到现在,女儿正式成家了,王莺也觉得轻松下来,在家里学做糕点,准备好将来给小外孙做好吃的。 “对我们老人来讲,做志愿者也是重新接轨社会,不然要脱节了。”王莺说,现在的微笑亭,除了有年纪大的退休人员,还涌现出很多大学生志愿者,双休、节假日过来,很积极。她碰到年轻人,就像看到自己小孩一样,很开心。 今年暑假,王莺就碰到一位年轻志愿者,才18岁,说起来,她连连称赞“很不错,很不错。” 小伙子叫吴正元,王莺第一次碰到他时,他穿着红马甲正推着小推车运凉茶过来。1米8的个头,长了张娃娃脸,推车上开水从大桶子里晃荡晃荡,还洒了些出来。 “小吴今年刚高中毕业,考进了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开始以为只是来打打酱油的,上大学去总不会再来了,没想到他还是每个周末都来。” 王莺跟小吴聊得来,一起搭班时,就坐在小亭子里。那时候高考成绩还没出,王莺跟他讲自己女儿读大学的事情,也听小吴吐槽高中里的作业、做志愿者时碰到的郁闷事。 有一回,小吴值班到一半突然一个人闷头坐到一公园的长椅上,一脸憋屈。王莺去问才知道,刚刚一个大伯把微笑亭凉茶桶的桌垫拿走了,小吴上前去劝两句,被人破口大骂一顿。小吴跟大伯理论,还被推了一把。小吴想不通,钻了牛角尖。王莺就跟孩子讲道理,不是每一个人都要劝的,也不是每一桩事情劝了都有效果的。 跟大学生志愿者在一起,王莺也说,“你们小年轻哦,偶尔来来是很好的,还是以读书为重哦。” “像我们退休了,没有价值体现了。当了管闲事的志愿者,还要向年轻人倚老卖老讲讲道理,到处找机会体现价值嘛!哈哈。”她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