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到桂花飘香,我会来杭州 为你们吹首萨克斯” 都市快报 昨天下午,湖北荆门市第一人民医院(北院区)13楼ICU内,33岁的贺新森(化名)收拾好行囊,在日夜守护他的浙江省首批支援荆门(重症)医疗队——浙大邵逸夫医院援荆门医疗队的护送下,走出ICU,踏上回家的归途。
贺新森是荆门市抗击疫情斗争中首例用上最高规格生命支持系统ECMO的患者。16天的ECMO支持,在新冠ICU内长达35天的漫长救治,他终于重焕新生。对于浙江省援鄂医疗队来说,也是一个巨大的突破。 远在杭州的邵逸夫医院院长蔡秀军,一直牵挂着这位年轻人,曾多次询问他的救治进展。当得知贺新森出院的好消息后,蔡秀军院长开心极了。 100公斤,100米 艰难的转运之路 1月27日,从汉口回到荆门屈家岭不久,贺新森发病,被就近收治到当地医院。他的氧饱和度一直非常差,病情恶化,被紧急转运到荆门第一人民医院,多重措施下依旧无法维持氧饱和度,同时肺部进展迅速,很快就成了“大白肺”,紧跟其后的,是心、肺、肾、消化系统面临多脏器衰竭。 2月4日,荆门当地治疗团队和内蒙古医疗队专家讨论后,立即为他用上治疗新冠的“终极武器”ECMO进行支持,同时,行气管插管呼吸机辅助呼吸。 在2月13日抵达荆门的第二天,邵逸夫医院援荆医疗队就开始对贺新森进行会诊,提前介入对他的整体治疗。荆门新冠ICU负责人、邵逸夫医院重症医学专家周建仓说:“他的情况,不容乐观,唯一的出路就是尽快转运到ICU。” 当时的贺新森,身上插满了各种管子,陷入重度昏迷。摆在医疗队面前的首要难题是,如何转运体重近100公斤、病情如此危重的贺新森。 贺新森所在的病房与新冠ICU病房,分布在相邻的两幢楼内。虽然直线距离只有短短的100米,但这是艰难的100米。维持生命的ECMO、有创呼吸机、监护仪、微量泵等设备,无数条通向体内的生命管道,且ECMO设备电源只能撑上有限的45分钟,时间的限制、无数的风险,任何环节一旦出现哪怕一丝纰漏,年轻的生命就可能戛然而止。 2月18日,转运当天,邵逸夫医院援荆医疗队和当地ECMO团队合力,10多个人各司其职,在前期经过数次演练后,整个转运过程紧张、紧凑,一气呵成。 这场与荆门当地团队合力转运病患的成功,也让邵逸夫医院援荆医疗队与荆门当地团队很快从磨合期进入蜜月期。 “ICU里需要100多人来维持不间断运转。我们的医疗队专家就与荆门当地的130多名医护人员混编在一起,相互学习、不断磨合进步,我们也希望,通过传帮带为当地留下一支能打胜仗的’浙江队’。”援荆门医疗队队长刘利民书记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