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市快报 7月7日晚上,舟山嵊泗县市场监管局发出消费警示:近期,由于我县东部海域赤潮频发。受赤潮影响,县海洋与渔业局定量抽检东部乡镇海域养殖贻贝发现贝毒素超标,县市场监管局在县中心农贸市场摊位定性抽检野生贝类“毛娘”也发现贝毒素阳性。 嵊泗县食安办特此发出消费警示,食用贝毒素超标的贝类可能引发食物中毒,提醒广大群众近期不要采集、购买养殖贻贝和野生贝类“毛娘”等海产品。 赤潮,发生时常常在海洋或湖面上形成一大片红色景象,因此被喻为“红色幽灵”。 其实,它是水中的一些细菌、原生动物和浮游植物在特定的环境条件下突发性地增殖或高度聚集从而引起水体变色现象。每年5月到7月是赤潮的高发期,分为有毒赤潮和无毒赤潮,一般出现在外侧海域。 由于贝类以藻类为食,所以相对鱼、虾、蟹等海产品更容易受到赤潮毒素污染。而贻贝、扇贝、牡蛎等双壳软体动物大多吊养,相比较养殖在近海泥滩中的蛏子、花蛤等贝类,更容易被赤潮污染。 由赤潮引发的赤潮毒素统称贝毒,常见的赤潮毒素有:麻痹性贝毒、腹泻性贝毒、神经性贝毒、西加鱼毒等,其中麻痹性贝毒是世界范围内分布最广、危害最严重的一类毒素。人一旦食用含有此毒素的贝类,可引起人体神经肌肉麻痹,轻者出现口唇麻木和刺痛感、四肢肌肉麻痹等症状,重者可导致呼吸肌麻痹而死亡。 我印象中,受赤潮影响较厉害的一次是2011年5月,舟山、宁波等地上百人食用淡菜而出现腹泻、呕吐等症状。省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发布预警,表示这是因为海水赤潮引发的腹泻性贝毒,有问题的淡菜,主要来自福建等地。一时之间,淡菜变“淡”,各大菜场鲜有见到淡菜上市。 在舟山海域,赤潮蛮常见。每年4月至7月,舟山市各级食药检部门会开展赤潮期间贝类专项检查。昨天下午,舟山市食药检院执法人员已对舟山部分农贸市场抽查在售贝类海产品,待检测结果出来后会第一时间向社会公布。 昨天,浙江海洋大学海洋科学与技术学院海化系张晓玲博士说,浙江是海洋灾害较为严重省份之一,海域赤潮发生次数和受灾面积位居全国前列。沿海地区海洋灾害发生的频率和强度不断增加,海洋防灾减灾工作面临越来越大的压力和挑战。2019年,浙江省海域共发现22次赤潮,主要集中在5月、6月,累计面积超过1863平方公里,其中有毒有害赤潮4次,累计面积约255平方公里。其中舟山海域赤潮发现次数最多。目前,浙江海洋大学海洋科学与技术学院多学科科研人员,联合国内外研究团队,在赤潮实时快速监测、赤潮防控等多领域展开联合技术攻关,为保障水产品质量安全与养殖业健康发展保驾护航,从而造福舟山人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