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现场看,根据柱洞多少来推算,曾经的房子也是有大有小。有四个柱子就撑起一间房的,算起来最多20平方米。 也有很阔气的,十几个柱洞站成一排,起码15米宽的房子。杨金东说,可能是村里的“大礼堂”,村里人都来这里活动。 灰沟,有的窄窄一条,家家户户门口都有,应该是排水沟;有稍宽一些的两条,可能是穿村而过的小溪。 灰坑蛮多,那真是人生活过留下的了,古代生活垃圾扔哪?粪便放哪?很多时候都是挖个坑埋了。这里有很多大大小小的灰坑。 还有陶缸,可能是水缸,也可能是粪坑。杨金东说,有一个探方里,一下子找到了6个缸,其中一个旁边整整齐齐摞了石块,打眼看上去可能是放脚的。他说:“搞不好是村里的公共厕所,哈哈。” 这里有很多缸,可能是“公共厕所”。 水井也有,用砖头一块块垒起来;砖砌地面也有,砖窑也有。可以说,一个村落起码的生活条件都能满足。 那么,在最繁盛时的唐代,这个村落有多大,是一个多大规模的村落? 杨金东说,整个村子大约一万平方米左右。 为什么这么确定?在村落外围,找到了一条环壕。环壕,古代人居住的聚落周边,经常会利用地势,人工挖出一条围沟来,可以防御洪水、猛兽等,算是防御设施。它的作用很好理解,大城池一般都有城墙、护城河,它就好比是村落的“迷你版”护城河。 这条环壕,绕村落一周,大约6米宽、1.5米深,杨金东说,里头找到了一堆大大小小的碎瓷片、生活垃圾,可能当时的村民盘子、碗破了,吃完的果核,随手一扔,就扔进了这条“迷你版”护城河。 那么,占地一万多平方米的村落,住了多少户人家? 那还真不好说,目前找到了12个独立的房子遗址,这说明起码是有12户人家同时存在的。 这个村子 怎么突然消失了 战国早中期,李家塘开始有人活动;慢慢地,它越来越壮大,到了中唐,杨金东说,可能就是李家塘的鼎盛时期了。 因为,出土的大量遗物都是唐代留下的。 举几个例子好了。一个长沙窑水壶,上头画了乐舞人,每个都胖乎乎的,一看就是以胖为美的唐代审美。 莲花瓦当、又宽又长又重的瓦片。杨金东说:“茅草屋用得到吗?只有大房子才会用。”这也说明,这个村子在唐代时是有些规模的。 写大毛笔字的砚台、点灯芯的小油灯、捻茶叶和药的捻轮,还有大大小小的碗,都是生活中离不开的物件。 比如一个大碗,碗底写了一个“元”字。碗底刻字,要么是定制的人家指定刻了姓氏上去,要么是工匠自己的姓,方便工厂主计件。不管是哪种,都能看出当时村子已经不算小了。 只是,在大量的唐代遗物之后,再找到的就很少了。杨金东说,可能到了宋代,这个村子就整个废弃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