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年前,她来这里参加志愿者联欢活动,却意外与他投缘; 8年间,她隔三差五地来看望他; 8年后,一次亲子鉴定,将她和他的命运又联系在了一起…… 找寻了25年的孩子,竟在身边整整8年 故事还要从八年前说起,2010年,杭州市第一福利院面向全社会组织了一次志愿者联欢活动。在活动结束后,一位来自金华永康,特别热心的马阿姨却迟迟没有离开。 “我和休养二区的小陆特别投缘,以后能不能经常来探望他呀?”马阿姨的这句话给一福院的护理人员曹阿姨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小陆是名白化病患者,轻度智力发育迟滞,还没满周岁,就被人送到了儿童福利院,16岁的时候来到了我们福利院。”曹阿姨说,“他平时很文静,也不爱说话,很难引起志愿者的关注。但那天,突然有人说想多陪陪小陆,在诧异的同时我们也很高兴。” 本以为马阿姨只是随口一说,但这一看,就是整整八年! 这八年里,马阿姨隔三差五就给小陆来电话,了解他最近的生活。只要工作抽了空,她就拎着大包小包,装满小陆喜欢的零食来看望他。两个人相熟后,到了中秋、春节等重要节日,马阿姨就迫不及待地把小陆接回家里住。 马阿姨说,在她内心深处,小陆就是她的孩子。 “有了马阿姨的陪伴后,小陆明显就活泼多了。”社工朱瑜晖一边笑着说,一边从抽屉里拿出几张小陆演出的照片,“以前小陆胆子很小,你看,现在他都敢站在台上表演节目了。这是他在唱歌,这是他在表演手语……” 投缘的马阿姨和小陆也让一福院的护理人员们深受感动:“平常来这里服务的志愿者都是流动的,每次参加活动的志愿者都不固定,但马阿姨已经坚持了8年,每次来都给小陆洗头、讲故事,俩人好得就跟亲母子似的,真是难得的缘分哟。” 直到今年2月,一位工作人员打趣道:“马阿姨,你隔三差五就来看小陆,两个人关系好得都越长越像了,我看你就去做个亲子鉴定吧,把小陆带回家,省得你两地跑了。” 说者无意,听者有心,工作人员的这句话触及了马阿姨内心想做很久却一直在犹豫的事。原来,25年前,马阿姨曾不慎遗失过一个不满周岁的孩子,而那个孩子也同小陆一样,患有先天性的白化病。年龄对得上,病因对得上……那个孩子会是小陆吗? 在经过一夜的心理斗争后,第二天,马阿姨预约了做亲子鉴定时间…… 一个多月后,鉴定报告终于送到了马阿姨手上。 “那天,雨下得特别大,我记得很清楚。”朱瑜晖回忆道,“马阿姨的裤脚、后背都被雨打湿了,她就坐在这个位置上,捏着鉴定书,哭得说不出话。” 原来,小陆就是那个马阿姨苦苦找寻了25年的孩子! 这些年,马阿姨为了弥补她内心的罪过,她辗转于各个福利院,一边做志愿者,一边查询孩子的下落。马阿姨曾乐观地认为,自己的孩子外表特征明显,找到他或许并没有那么难!但她没有想到,这个孩子竟在自己的身边整整八年。 36天的矛盾,你愿意叫我一声妈妈吗? 那天,马阿姨对着小陆说了无数个对不起,但面对她的自责、后悔,小陆显得很无措,他低着头坐在一旁,没有说一句话。 让马阿姨和社工们担心的事还是发生了,小陆不愿意接受这个陪伴他整整8年,却始终没有与他相认的妈妈。 小陆又变回了以前内向的模样,最爱的电视也不看了,最喜欢的歌也不唱了,无论做什么事,他都提不起精神,经常一个人呆呆地坐着。 社工们看到小陆失落的模样,也不由得心疼起来:“其实,小陆就是一个孩子,他不能理解什么是亲子鉴定,也不懂妈妈怎么能这么多年都对他‘视而不见’,他只是不能一下子接受马阿姨从一个关心他的好心人变成了自己的妈妈。” 为了解开小陆的心结,一福院的社工也加紧行动了起来。 “首先,我们和小陆玩起了沙盘游戏,让他在放松的环境下无意识地流露自己内心的真实想法,然后对症下药。”社工师李雪梅介绍,“在沟通中,我们了解到小陆并不抗拒之前与马阿姨的相处,他的内心还是渴望回归家庭,享受家人的爱。” 于是,社工们趁热打铁,通过各种游戏和户外活动,让小陆逐渐意识到,一个人的角色不是单一的,在不同的场景下,角色都有可能产生变化。 慢慢地,护理人员也感受到了小陆的变化:“之前马阿姨给小陆打电话,他都不理不睬,后来,他开始主动询问马阿姨有没有找他,生怕因为参加康复课程和活动错过了电话。” 另一个护理人员笑着说:“我好几次看见他打完电话一个人偷偷地笑,有时候还会哼个小曲!” 小陆态度的改观,也让朱瑜晖看到了希望:是时候再让马阿姨和小陆见面了! 5月25日,距上一次分离已经过去了36天,马阿姨再次鼓起勇气来到一福院。10点40分,正是小陆吃午饭的时间。马阿姨怯生生地跟在朱瑜晖身后,来到了小陆的房间。不知是谁先喊了一声:“小陆,你妈妈来接你回家了!”小陆看见躲在门后的马阿姨,眼睛一下子亮了起来:“妈妈,你来接我啦!” 马阿姨楞了一下,眼泪就止不住地掉了下来,她小心翼翼地问:“哎,是,是呀!你愿意跟我,跟妈妈回家吗?”小陆沉默了一下,跑过去紧紧地抱住了她,喊道:“妈妈!”两个人都没有再说什么,只是小声地啜泣着。 此刻,朱瑜晖才真正舒了一口气,小陆,终于能够回家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