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圆圆还在,她现在应该已经3岁半了。可是,她的生命永远定格在2岁半,而按下那个致命停止键的人,竟然是她的亲生母亲。
昨天,江干区人民法院开庭审理了一起虐待幼女致死的案件。案件审理的同时,简单粗暴的家庭教育再次引发讨论——以爱的名义,行伤害之实,这样的悲剧何时能不再发生?
悲剧
王某,33岁,与丈夫曹先生都是湖北人,夫妻俩育有2个女儿,圆圆是他们的小女儿。
圆圆本来在老家和爷爷奶奶生活,去年2月底,王某夫妇将她接到杭州。“希望圆圆能接受更好的教育,也得到爸妈更多的关爱。”王某这么说。然而,王某的关爱实在有些令人无法接受。圆圆在杭州生活的4个月中,王某经常控制不住情绪,对她进行打骂。
去年6月24日,不太会自己上厕所的圆圆再次将大便拉在裤子上,王某打了圆圆一顿,其间,圆圆头部撞到了空调内机上。之后,王某带圆圆去卫生间擦洗时,竟将圆圆扔进了一只装满凉水的油漆桶里。圆圆激烈挣扎,连人带桶倒在地上,头部和手上多处受伤。然而,王某并未心软,仍罚圆圆裸身在卫生间内扎了10多分钟的马步。
6月27日,圆圆吃棒棒糖时弄脏了衣服,王某竟一口咬住圆圆的嘴,将她咬伤。
6月28日,因圆圆瞌睡中弄脏衣服,王某打了圆圆一耳光。当天中午,悲剧发生。王某发现午睡中的圆圆滚落到床下,似乎没了呼吸。120医生赶到发现,圆圆已经没有了生命体征,身上却有多处外伤,不像是一次跌落所致。
于是,案发……
因果
“你什么文化程度?”庭审中,法官问王某。
“小学文化,没怎么读,混到毕业的……”说了没几句,王某便哭了起来,她说自己独自在家带两个女儿,丈夫早出晚归,很少在家,“老公也劝过我,叫我不要打了,但我气不过的时候,还是要动手……”
法官又问:“事发当天有没有发觉圆圆有什么不对劲?”
“看电视玩的时候会打瞌睡,但和她姐姐玩的时候就不会。”王某说,这种情况已经持续1个多月了。
事实上,王某并没有意识到,这就是她持续施暴所隐藏的危险——正是因为案发前1个多月中受到虐打,圆圆才会出现反应迟钝、翻白眼等症状。
对于为什么经常打女儿,王某解释,因为圆圆即将上幼儿园,她希望通过管教,让圆圆能生活自理。
然而,公诉人提出,王某所谓的“管教”,已经严重超出正常范畴。“我数了数,尸检报告显示,圆圆的外伤就有30多处!块状、条状……”
“你对大女儿是怎么管教的?对两个女儿的管教有没有区别?”法官问。
“没有什么区别。”王某说。
确实,王某大女儿曾告诉警方:“妈妈经常打我们,拿紫色的衣架打,而且打妹妹打得更凶。”
房东听到王某打骂女儿的动静后,曾找到王某的老乡询问怎么回事。老乡则表示,王某不听劝,有时连老公也打。
曹先生昨天也到庭旁听,并向法庭递交了对妻子的谅解书。曹先生是一名水电工,月薪七八千元。“我没怎么看过她打孩子,如果真打,我也是要劝的。”
反思
司法鉴定显示,圆圆基本排除是因从床上摔落致死,而是因多处长期外伤导致死亡。公诉人建议,对王某的量刑为有期徒刑2年至7年。“我看到圆圆的照片,她圆嘟嘟的笑脸、长长的睫毛,像极了王某,但她最后却伤痕累累地躺在解剖床上……”说到圆圆,公诉人不禁动情。
辩护律师表示,本案是一起人伦悲剧,希望法庭从轻处理,对王某判处缓刑。对此,公诉人当庭反驳:“正是她的双手把孩子推向了死亡,不建议判处缓刑,希望对以爱之名伤害孩子的人予以惩戒教育。”
王某当庭认罪,法院将择日宣判。
公诉人表示,教育更多的应该是引导,有时不得不责罚,也应有个限度,应该保证不伤害孩子的身心健康。
昨天旁听庭审的杭州师范大学社工系陈东恩老师认为,无论法庭最终对王某如何判决,王某回归社会后都必须接受关于教育方式的干预。青蓝小学的赵瑞雪老师则提出,社会应关注进城务工人员子女的教育问题,希望有志愿者机构能发起这样的项目,教务工人员如何教育孩子、与孩子沟通,因为“多数这些家庭的家长从未带孩子参加过任何亲子课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