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整座城市打造成一个“大孵化器” 商报记者 徐歆婷 云集的成长只是一个缩影,在杭州,像云集这样从“小树苗”逐渐成长为“参天大树”的案例不在少数。 (个推)每日互动由“浙大系”创业者方毅创办,是一家土生土长的杭州企业,今年3月在主板上市;PingPong是一家杭州中国跨境电商服务平台,2015年在六和桥的推动作用下从华尔街迁至杭州高新区(滨江),现已完成D轮融资,成为行业独角兽;“快的打车”诞生于国家级众创空间创业蜂房,其市场占有率曾一度超过50%,后与滴滴打车宣布战略合并…… 打造全链条式服务模式,建立企业梯队培育机制,以此扶持初创企业快速成长,这已经成为杭州推动“双创”发展的一大关键举措。 为创新主体提供孵化平台 针对科技型企业的发展规模、发展阶段,杭州市在很早以前就建立了“初创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创新型领军企业”的企业梯队培育机制,以此打造企业成长发展链。 早在2010年,杭州市启动科技型初创企业培育工程(又称“雏鹰计划”),对通过认定的“雏鹰企业”给予创业经费资助。在3年培育期内,按照每年不超过2000万贷款额度基准利率50%的贷款金额,杭州给予企业贴息。 这一举措无疑点燃了杭州科创企业的热情。通过财政、税收、科技金融等多种政策,杭州由此扶持了一批科研实力强、市场前景广泛的科技型企业, 根据市科技局统计数据,从2010年至今,杭州已累计培育市科技型初创企业(“雏鹰企业”“青蓝计划”)3640家、省科技型中小企业11107家、省创新型领军企业11家。 目前,杭州正努力把整座城市打造成一个“大孵化器”。通过众创空间、科技企业孵化器等创新孵化平台,杭州旨在有效营造创新创业氛围,实现“创意——项目——企业”的快速成长。 在整个城市范围内,杭州还把全市13个区、县(市)的重点产业平台纳入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规划建设体系。这些呈梯次的双创平台,成为人才、资本、项目等创新要素集聚的加速器,促使创新创业氛围日益浓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