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日料新人到大厨 90后小伙每天花5小时熬制汤底 29岁的朱才政在店里做了近5年的厨师,也是这里的“元老”。9年前,他只身来到杭州闯荡,先后在几家餐馆做过厨师,后来去了友好饭店。2014年下半年,中川道乐面开业,朱才政便来到了这里。在此之前,他做的一直都是中餐,转做日本拉面对他来说也是一次挑战。 2016年,朱才政赴日本学习如何做地道的日本拉面。一位日本师傅带了他半年,不但教他如何做面,更是教会他如何做事、做人。“在那里,厨师要到大堂给客人上菜、倒茶、收碗,还要跟客人互动。每次客人品尝完拉面之后,我会上前询问客人口感怎么样,对餐品满不满意。根据客人提出的意见,我会反复琢磨、改进。” 朱才政说,那时师傅告诫他,一碗拉面煮出来的时间是2分钟,但要在2分30秒的时候把其他材料放进去,在3分钟的时候要送到客人面前去,并提醒客人要趁热吃,晚了则会影响面条的口感。 在日本师傅那里学到的严谨态度,他一直保持至今。虽然店里是从中午11点开始营业,但每天早上天刚亮,朱才政就和同事早早来到店里熬汤。 喜欢吃拉面的人都知道,吃拉面,得先喝汤。醇厚的汤底,是一碗拉面的灵魂,也是最耗时的工艺。猪的不同部位能熬出不同的味道,从食材的选择到搅拌,要想熬出极致的味道需要不遗余力的调试。 火候大了,容易出焦味;小了,汤不够浓烈,细微的差别都会对一锅汤的味道产生很大影响。“每天,我花在熬汤上的时间就要5个小时。”朱才政解释道。经过5小时的熬制,骨头和配料慢慢融合,空气中也弥漫出诱人的香味。等食客到了店里,这锅汤的火候也就到了。 一天下来,朱才政要做200多碗拉面。跟拉面打了这么多年交道,现在的朱才政对于做拉面早已是得心应手。“刚来杭州那会还是个毛头小子,现在都有老婆、小孩了,自己也快奔三了。”虽然长得依然像个二十出头的小伙,朱才政还是笑称自己有点“老”了。 适应杭州人的胃,也暖了日本友人的心 这家店成了有味道的“深夜食堂” 在日本,不同地域的拉面味道都不同,中川广司的面出自名古屋和岐阜,汤底浓厚,味道也相对偏咸。而对于习惯了片儿川的杭州人而言,他们可能更加偏好清淡口味。 为了让拉面更容易被杭州人接受,又不能丢弃纯正的日本味道,中川道乐面将每一款面都做了两种不同的口味:纯正日本味和改良版口味。两者唯一的区别,只是在于咸度。每次顾客点餐前,服务员都会上前提醒他们,可以选择自己偏爱的口味。 极味拉面、豚骨面是店里的招牌拉面。除了醇厚的汤底和特制的筋道面条,溏心蛋和叉烧肉同样很有特点。红扑扑的溏心蛋很水润,一口咬下去蛋白融化在嘴里,既没有生鸡蛋的蛋腥味,也不会黏糊糊挂在口中。而叉烧肉看上去有点肥,咬下去却一点不腻,后味十足。不同元素结合在一起,一同刺激着食客的味觉。 不管在哪座城市,好吃的食物都是会口口相传的。在中川道乐面的顾客群体中,回头客的比例很高,很多人一落座,服务员就知道他们要点什么。不少美食圈的大咖也是这家店的忠实粉丝,经常会赶到这里品尝一番。 因为味道正,这家店也成了不少在杭日本人的“深夜食堂”。每天晚上7点30分以后,忙碌了一天的日本食客三三两两来到店里,点份拉面,喝杯小酒,缓解一天的疲惫。食物是连接情感最温和的方式之一,在安静的夜晚,吃一碗味道正宗的拉面,和朋友聊聊天,这种感觉甚是惬意和满足。 “每天晚上,来店里的日本客人有十几个吧,这已经是他们的生活方式了。”让朱才政印象很深刻的是,曾经有位日本客人品尝了他做的拉面后,面露笑容对他说“这就是我们家乡的味道啊”,这让他很有成就感。 “叮——”,朱才政敲响了取餐窗口的餐铃,一碗拉面便被端上了混杂着中文和日文的餐桌上…… 1分30秒,学会极味拉面 面面俱到”懒人制“面”攻略之极味拉面
“面面俱到”寻访继续 今年5月,杭州将举办“知味杭州”亚洲美食节,以美食为桥梁,展示杭州文化的独特魅力,呈现亚洲文明的交流互鉴。杭州日报将搜罗一批深受杭州人欢迎的亚洲美食餐厅,带领吃货们看遍、吃遍异域美食风情。 届时,杭州日报还将与浙江大学联合举办一场亚洲美食节“面面俱到”线下挑战赛,各大餐厅的主厨将以面食为原料,发挥烹饪技艺,制作各具特色的美食,展示亚洲美食、杭州美食的创新融合滋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