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项“每人每年3小时”的公益计划,号召年轻人每年投入3小时时间从事公益,并计入个人的KPI。 去年3月,霍金去世的那一天,在杭州出差的从越一口气在阿里内网发了一个长帖,号召阿里的天文学爱好者、工程师以公益的方式,参与到天文科学当中去。“帮助人类最聪明的脑袋节约时间。” 帖子发布后,吸引了七八十个年轻人报名,他们来自于阿里巴巴的40多个BU(业务单元),并迅速成立了阿里巴巴ATA“天文科学小组”。第一次天文派对时,从全国各地天文台飞来的40多位天文学家,和阿里的年轻人挤在一个小小的会议室里,从浩瀚星空到宇宙,这场跨越学科的聊天一直持续到了凌晨1点半。 如果说从越将大部分业余时间和专业技术倾注到了天文学上,还有一批年轻人,过去一年的大部分时间都花在了最贫困的中国农村,一年下来,他们在农村待的时间比在办公室待的还要多得多。 在最近召开的阿里巴巴技术脱贫大会上,这些年轻人第一次“曝光”。这几百位年轻人是来自于阿里各个BU的产品经理和工程师,他们的足迹遍布中国上百个贫困县,有人因此获得了公司“空中飞人”奖。 仅仅成立一年时间,通过这些年轻人的“布道”,全国600多个贫困村成为了淘宝村,100多个贫困县网络销售额超过1亿元;全国有超过425万人次建档立卡的贫困户获得了健康保险保障;近17万名贫困县的女性获教育生育健康险;近27万贫困地区青年接受职业培训…… 侠之大者,为国为民 一个阿里巴巴和两个马云 和很多互联网巨头一样,阿里最不缺像念钧、从越一样心怀梦想的年轻人,带着“用技术改变世界”的梦想,推动着这家公司一路狂奔。 不同的是,阿里的年轻人似乎更热衷于“不务正业”。他们在支撑和创造一天2135亿元天量成交额之外,“上天”探索神秘宇宙,“下地”节约地下水资源,还一头“扎”进工厂,用代码提升产品良品率;用人工智能帮助医生做肿瘤的辅助诊断;深入中国的上百个贫困县,用技术帮农民脱贫…… 一群“不务正业”的年轻人背后,是心怀侠客梦想的马云和理想主义色彩的阿里巴巴。 从黄页开始创业,提出“让天下没有难做的生意”,到一天成交2135亿的数字经济体,在严谨的商业价值评判体系下,马云是一位卓越的企业家和商业领袖。 但抛开这个商业身份,马云是果断、豪爽的“杭州市民马先生”和热爱脱贫、教育事业的马老师。 在阿里,入职第一件事就是给自己取一个花名。早期的花名大都出自金庸的武侠小说。比如马云的花名是风清扬,出自《笑傲江湖》;人称“老逍”的阿里巴巴CEO张勇,花名是“逍遥子”;集团秘书长邵晓锋花名是“郭靖”,也称郭大侠;首席技术官(CTO)兼阿里云智能事业群总裁张建锋的花名是行癫,CMO董本洪的花名是“张无忌”…… 阿里的会议室都由武侠小说中的地名来命名。如西溪园区1号楼七楼有个“光明顶”,老逍隔壁的办公室叫摩天崖。还有“桃花岛”“罗汉堂”“聚贤庄”等等,全都出自金庸的小说。 金庸及其笔下的侠客精神甚至深刻地融入了这家公司的文化基因里。 “刚创业的时候,我们18个阿里巴巴的创始人,十六七个都对金庸小说特别喜欢。金庸的小说充满想象力,充满浪漫主义和侠义精神。尤其是侠义精神,替天行道,铲平人间不平之事,给我个人的影响非常深,对阿里巴巴文化影响也非常深。”马云曾经这样评价金庸武侠精神对自己及阿里企业文化的影响。 这些年来,马云沉迷于教育事业,为乡村教师疯狂打CALL。刚刚过去的腊八节,马云又如期出现在了海南三亚,和101位乡村教师和20位校长站在了一起。 从2015年开始,每年腊八,马云都会在海南三亚为乡村教师颁奖。4年来,有400名优秀乡村教师通过马云公益基金获得资助,5万学生命运因此被改变,无数人的关注和乡村儿童的命运连在了一起。 侠之大者,为国为民。所以看似“不务正业”的阿里,其实马云早在2011年就进行了注解:“我们是一家社会型企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