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场里敲代码 用大数据“计算”外星人 为什么这家公司“不务正业”的年轻人特别多? 都市快报(首席记者 沈积慧) 2018年11月11日傍晚,周日的杭州,气温并不那么友好。高德热力图显示,几个商圈人气反常式暴涨,周边交通严重拥堵。几个小时后,文一西路的阿里巴巴西溪园区沸腾了:一场席卷网络和线下商业的24小时购物狂欢,最后的成交数字定格在了2135亿,一个足以载入中国商业史的天文数字。 与西溪园区仅隔20公里的飞天园区,90后算法工程师念钧(花名)的兴奋大概只维持了不到2分钟。在调取了这天4个时间段的视频和采集到猪的咳嗽声之后,电脑上的数据模型显示,2000公里之外的四川自贡猪场里,有几只母猪的身体状况可能出了点问题。 念钧对猪的“朝思暮想”和20公里外3万多个狂热年轻人在这个特殊时点形成有趣的反差:一边是不断创造消费奇迹和试探商业边界的商业公司,一边是做着与商业无边甚至看起来有一点“不务正业”的公司。商业精神与理想主义在同一家公司演绎到了极致。 这些年看似“不务正业”的阿里巴巴,可能早在24年前,杭州街头一个瘦小年轻人对着在“偷撬”窨井盖的彪形大汉大喝一声“你给我抬回去”时就注定了。对侠义的执念,对世间的好奇,这家计划打造世界第五大经济体的公司,有着它不为人知的另一面。 猪场里敲代码的工程师 从“天下没有难做的生意” 到“为了无法计算的价值” 1995年,几名彪形大汉在杭州马路上“偷撬”窨井盖,被一个外形瘦小的年轻人看到了。他骑着自行车来回绕了好几圈,找不到警察,最后指着几个彪形大汉说“你给我抬回去”。 这是杭州一家电视台在街头做的一个测试,看看有没有人会站出来制止。当天唯一一个通过测试的年轻人叫马云。 现在回想当时的这个场景,很多人还是忍不住为瘦小的“杭州市民马先生”捏一把汗。 与年轻时一身侠气的马云不同的是,大学读计算机专业的念钧(花名)一直梦想像马斯克一样干点“牛到天上”的事儿,但是怎么也想不到最后成了中国算法工程师中最懂养猪的那个。 念钧一直记得去年3月第一次去四川自贡时一路上的细节。山坡上的民房不时从车窗前缓缓而过,简陋的平房、漏风的木门、挂着凉席一样的老式窗户。有那么一刻,坐在车里的他有一种走进了电视剧《大凉山》的错觉。这是一个在沿海长大的90后从没有感受过的物理落差和心理震撼。 去年年初,阿里云同四川特驱集团、德康集团合作,准备将“ET农业大脑”跨界推广到养猪场,也就是用人工智能技术养猪。 如果说双11创造的消费奇迹是一部中国商业十年的进化史,也是20年前阿里喊出“天下没有难做的生意”的最好注解,眼下这些从中诞生的被比作水电煤的云计算、人工智能技术,开始赋能到社会基层行业里,比如养猪。 在中国,养猪是一个特别有意思的行业。作为全球猪肉消费第一大国,中国人猪肉人均年消费量约59公斤,相当于平均每人每天要吃掉3两多的猪肉,是世界平均量的两倍。庞大的市场面前,养殖却一直停留在比较原始的阶段。 包括念钧在内的20多个工程师第一批被选中。不过第一次进入四川自贡的养猪场,念钧和小伙伴们傻眼了:海拔近千米的山沟沟里,眼前只有白花花的5000多头猪。Wi-Fi?没有;环控设备接口?没有;智能传感设备?拉电线、组网络、调试中控设备系统都得从零开始。吃住跟几千头猪仅一墙之隔,躺在床上能听到猪撞栏的声音、风机转动的声音、打料的声音…… 为了获取每只猪的状况,工程师们设计了很多方案,比如行走机器人、无人机,又被一一推翻。最后受盒马外卖传输索道的启发,工程师决定在猪场顶部搭建一个跑在滑轨上的自动巡查系统。这套系统不仅能够实现对每只猪信息的准确判断,记录它们一天的饮食、运动、饮水、精神状态、体形、产仔、断奶等数据,也为后续各类算法提供了数据基础。 目前,念钧所在的团队已经做了7套有效算法。最新实现的一套算法是能够基于母猪的行为数据,判断她是否发情或受孕成功。 “以后再也不用每天赶公猪查情(看母猪的反应),只要坐在办公室里,就可以知道哪头母猪适合受孕,哪头已经受孕成功。”念钧说。 除了养猪,过去的一两年里,AI正在以你想象不到的速度渗入各个行业。比如传统的制造业工厂的生产线上、地下水缺失的沙漠灌溉系统里、医院的阅片室里、酿酒生产线上……以前他们是电商体系里生长出来的水煤电,现在正在成为各个行业的水煤电和“无法计算的价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