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网
Eng|繁体||
您所在的位置:
杭州网 > 杭州新闻中心 > 微观杭州
 
 
一江明月碧琉璃 杭州原来是昆曲传奇​的重镇
2020-03-10 09:39:08杭州网

昆曲,杭州昆曲,杭州演出,昆曲发展,南戏

图/昆曲《长生殿》

杭州都市之发展,至宋室南渡而登峰造极。高宗建炎三年自扬州渡江幸杭州,旋升杭州为临安府,其后转徙于吴越之间垂十年,至绍兴八年,终于定都临安。于是钱氏以来“东南第一州”,更进一步为南宋全国第一府。词乐曲唱,杂剧伶歌,于市声之中,都会烟盛,此非数语能尽。十二世纪以来,宋韵风华,一脉相承。杭州在中国昆曲的发展史上,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南戏与元杂剧的后期中心均处在杭州。昆曲传奇史上,重要的作家和作品也都产生于杭州,如明代高濂与《玉簪记》,清代洪昇与《长生殿》等,不一而足。

昆曲,杭州昆曲,杭州演出,昆曲发展,南戏

图/昆曲《玉簪记》

古都临安与世界遗产昆曲,自明朝以来便有着密切的联系以及深厚的渊源。直至今日,杭州因其经济能力、文化底蕴、受众群体,依然是国内昆曲最兴盛的城市之一。

♦壹♦

南戏时代

昆曲,杭州昆曲,杭州演出,昆曲发展,南戏

图/临安市井图

南戏诞生之后,由于温州海上交通便利,自南宋开始迅速向外拓展。至迟在宋光宗朝,北上传入南宋京城临安。入元之后,杭州出现集演出与创作于一体的“古杭书会”。南戏入杭以后,克服语言声调上的障碍,即“改调歌之”,创造了“杭州腔”,魏良辅《南词引正》第五条云:“腔有数样,纷纭不类。各方风气所限,有昆山、海盐、余姚、杭州、弋阳。”杭州腔属于吴语、约韵,与海盐、余姚、昆山相同,这为以后海盐、余姚、昆山三腔之形成奠定基础。

♦贰♦

杂剧时代

昆曲,杭州昆曲,杭州演出,昆曲发展,南戏

图/山西洪洞广胜寺水神庙元代戏剧壁画

元代是杂剧、南戏并驾齐驱各攀高峰的年代。元杂剧的发展情况,大致以元灭南宋为界,分前后两期。前期活动中心在北方,以大都(今北京)为中心,后期活动于南方,以杭州为中心。杭州自北宋以来即经济繁荣并兼有河山之胜而被成为“东南第一州”,历来文艺繁荣,是南北各种技艺交流、竞演的场所,是南戏的发祥地,元杂剧传播到此,如饥似渴地吸取姐妹艺术尤其是南戏的艺术养分,迅速成熟、发展和壮大,直至鼎盛。

▼延伸阅读▼

借一隅小园与雪景,市方志馆里上演唯美昆曲

钱塘余韵,听…偶们杭州特有的曲艺“杭摊”

↓ 见 下 页 ↓

♦叁

传奇时代

昆曲,杭州昆曲,杭州演出,昆曲发展,南戏

图/昆曲《风筝误》

传奇是由宋元戏文直接发展起来的新兴戏剧形式,是中国古典戏曲之集大成者,她在体制上既继承宋元戏文的衣钵,与「荆刘拜杀」及《琵琶记》一脉相承,又有所突破和发展。昆腔诞生之后不久即传入杭州,并受到当地观众的热烈欢迎而获得迅猛发展,成为昆曲兴起时最先传播的区域之一。嘉靖二十八年(1549),杭州已有演出昆曲《浣纱记》,周诗饰演范蠡,串演第二出“游春”,此时距《浣纱记》问世才6年左右。

明清时期昆曲演出主要通过家乐和民间职业戏班实现演出,考明代家乐之风,大约形成于嘉靖后期,万历年间兴盛,万历后期至明末特炽。杭州地区就涌现出诸多昆剧家班。如汪汝谦家班、高濂家班、张濂家班、包涵所家班等。

昆曲,杭州昆曲,杭州演出,昆曲发展,南戏

图/昆曲《浣纱记》

清初,杭州昆曲进一步发展和繁荣。其时浙东南上八府一带盛行调腔、义乌以及弋阳、青阳、徽州、四平诸腔,而杭州一带依然是昆曲的天下,并形成互相争胜的局面。昆曲作家除出现两位杰出的戏曲大家李渔和洪昇外,尚有査继佐、裘琏等名家。洪昇与孔尚任以《长生殿》和《桃花扇》并称“南洪北孔”,成为清代戏曲创作两座高峰。《长生殿》自康熙二十八年(1689)诞生以来一直盛传不衰,以至于“家家收拾起”,“户户不提防”。

▼延伸阅读▼

所有的相遇都是久别重逢……在杭州遇见昆曲

杭州大书:古今兴亡恨 三声醒木中

↓ 见 下 页 ↓

♦肆

花部时代

昆曲,杭州昆曲,杭州演出,昆曲发展,南戏

图/百年秦腔《三滴血》

自十八世纪后期始,剧坛发生明显的变化,即出现了“花雅之争”。雅部以昆曲独当一面,花部指众多声腔剧种。“花雅之争”,以雅部昆曲失败而告终。杭州和嘉兴地区最为邻近苏州等地,历来史苏州昆曲的演出范围,这一区域昆班的盛衰和江苏的盛衰有共同的命运。昆曲日渐衰微,虽仍受士大夫、文人及地方绅士的推崇,但观众日少,班社日减。清同治年间,苏昆只剩全福文班和鸿福的武班等少数几个班社,流行于杭嘉湖与苏、沪一带。至光绪年间,全福文班和鸿福合并为文武全福班。

♦五♦

民国时代

昆曲,杭州昆曲,杭州演出,昆曲发展,南戏

图/朱传茗、顾传玠演出《狮吼记》

民国时期的昆曲,如雪上加霜,更见其败相。唯一由清光绪年间保存下来流行于杭嘉湖一带,由全福和鸿福二班合并的文武全福班也解体了,余下的只有昆曲传习所毕业的一批“传”字辈学员,组成仙霓社在杭嘉湖及苏沪一带演出,勉强维持。民国二十六年(1937)抗日战争爆发后,仙霓社也被迫星散。

昆曲,杭州昆曲,杭州演出,昆曲发展,南戏

图/民国时期新乐府演出海报

至20世纪40年代初,才由朱国梁、周传瑛、王传淞等组成“国风苏昆剧团”,兼唱昆曲与苏滩,继续演出于杭嘉湖及苏南一带,并在剧目方面进行了改革。这一时期的杭州昆曲,与全国昆曲一样,可谓濒临消亡的衰歇期。

♦六♦

社会主义新中国建国后

昆曲,杭州昆曲,杭州演出,昆曲发展,南戏

图/昆曲《十五贯》

昆剧之复活更是离不开杭州。昆曲最后一脉国风苏昆剧团之前身是朱国梁带班的国风苏剧团,长期演出于浙北、苏南,过着极其艰难的流浪生活。1952年秋,「国风」应邀赴杭州人民游艺场演出昆剧《杜丽娘》,颇受观众与省市领导青睐,国风遂获准于杭州注册,归杭州市领导。1956年4月,经批准改为国营剧团,定名「浙江昆苏剧团」,周传瑛任团长。同月,受中宣部部长陆定一邀请,《十五贯》进京演出,广受好评,引发轰动。

昆曲,杭州昆曲,杭州演出,昆曲发展,南戏

图/周传瑛、徐冠春、俞振飞、朱国樑、王传淞

讨论《十五贯》人物塑造

至2001年5月18日,昆曲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之后,剧团、剧院、各个大学乃至民间社团内昆腔遍地可闻。在杭州这一“传奇”重镇,昆曲有望再一次由星星之火渐至燎原了。

▼延伸阅读▼

不负两城期待,在德寿宫回望“风雅·宋”

世界名城杭州,原来还有这么多的越剧故事!

来源:雅部院(ID:yabukunqu)    作者:雅部院    编辑:郭卫    责任编辑:方志华
『相关阅读』
杭州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杭州网(包括杭州日报、都市快报、每日商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杭州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杭州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杭州网(包括杭州日报、都市快报、每日商报)”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杭州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杭州网联系。
新闻 城市 经济 社会
丽水松阳:严密防控、创新服务 确保茶产业
当代花木兰!结婚纪念日荒山寻白骨 直面身
拥有730万粉丝的网红被质疑带货能力不行
​上城区居民口罩保供通道开放 每人限购2
“我们多跑路、让客户少出门。” 桐庐籍
推迟体育中考!杭州市教育考试院昨日发布公
公益中学潘志平:“阿潘校长”的新烦恼是什
警方:上网课学生注意防范“红包返利”骗局
男子测体温时仅穿内裤
广州一男子暴力殴打致人死亡 潜逃16年终

杭州影像


安心居

致敬“疫”线面孔

为爱“战疫” 市民...

舞上“云”端
图/民国时期新乐府演出海报至20世纪40年代初,才由朱国梁、周传瑛、王传淞等组成“国风苏昆剧团”,兼唱昆曲与苏滩,继续演出于杭嘉湖及苏南一带,并在剧目方面进行了改革。杭州自北宋以来即经济繁荣并兼有河山之胜而被成为“东南第一州”,历来文艺繁荣,是南北各种技艺交流、竞演的场所,是南戏的发祥地,元杂剧传播到此,如饥似渴地吸取姐妹艺术尤其是南戏的艺术养分,迅速成熟、发展和壮大,直至鼎盛。昆腔诞生之后不久即传入杭州,并受到当地观众的热烈欢迎而获得迅猛发展,成为昆曲兴起时最先传播的区域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