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7页手写稿,500多页打印稿,47万余字,高成芳用四年多的时间攒下了一部“巨作”。这部“巨作”的内容很特别,因为他记录下的是萧山方言歇后语,他给这部“巨作”取了个名字,叫做《杭州萧山方言歇后语杂录》。 高成芳,义蓬人,现居萧山城区。他累计记录萧山方言时间超过四年,编成《杭州萧山方言歇后语杂录》,字数达到47.6万字
高成芳小时候的农村生活,给了他无穷无尽的“创作灵感”。虽然现在已经住在萧山城区,但每次回义蓬老家,他还会随身带着纸笔,以便在和亲友吃饭聊天的时候、早晚在村里散步的时候,都能捕捉那些老底子的萧山方言歇后语,然后补充到他的《歇后语杂录》中。 左边是电子稿,右边是手稿
他说自己记录方言最魔怔的表现,是他没有带纸笔,但是听到了一个特别少见的方言的时候,为了避免忘记,他会一路念叨,不断重复,直到回到家里用纸笔记录下才松一口气。 高成芳正式开始记录萧山方言,是在退休以后。他说自己逛公园的时候,机缘巧合听到了萧山不同地方的方言,又想到现在萧山很多年轻人,方言都已经说得不太“溜”了,出于想要传承的目的,就开始了对萧山方言的记录,没想到这项大工程一开始就刹不住车,到现在已经有四年多的时间了。 翻看他的手稿,上面都是“有种XX叫做XXX”的固定格式,后面还标注了时间,这个时间是他记录下这句方言的时间。比如最新这页手稿上有这么一句话:“有种反抗叫做‘头颈旋转’7.25晨5:40”。 他说,他一般会在纸上先记下来,然后打到电脑上,并编出一个故事情节。随意翻开电子稿的一页,上面有一个关于“起花”的故事。 很多萧山人都知道“起花”就是“庄稼”的意思,他编的故事是这样讲的:村里的阿松承包了一块土地,全部种上了秋葵,到年底大大赚了一笔,他的亲戚过来取经,看到一大批秋葵长得特别好,就夸奖他有眼光,“起花”种得真当好。 “起花”的故事就在这一页上
因为是义蓬人的关系,所以高成芳记录的方言还是以瓜沥义蓬这一带为主,他说,别说是东片南片的萧山话有大区别,就连同在东片的党湾益农南阳这些地方的发音,和瓜沥义蓬这一带都有所区别。 除了记录方言,高成芳还喜欢记录农村往事故事,他说:“有些事情,如果不记录下来,后一辈人没有机会经历,也就再也没有机会了解。”目前,他已经写下了100多篇关于农村生活的故事,比如《做年糕》、《弹棉花》、《杀年猪》等等文章,读起来还是很有味道。 目前,看着厚厚的方言“巨作”,高成芳还是觉得很有成就感,他说最初也没想到能记录下那么多,但因为喜欢,也想着能够传承下去,就坚持写了那么多。在他看来,方言传承这件事情,他们这一代人不做,可能萧山方言就真的要面临“失传”了。
不过,关于这本“巨作”,他还是有一个小遗憾,就是当初记录方言的时候没有考虑到字母检索,所以这本《歇后语杂录》还是显得有些杂乱无章,没有真正成体系。 配音自高成芳 (非双声道立体声,请用左耳机听) 文章的最后,给大家分享一个小视频,视频里有几句高成芳推荐的觉得最冷僻的萧山方言歇后语,来看看你都是否知道吧。 延伸阅读: 曹晓波:杭州方言研究专家 说说杭州话中的那些“洋泾浜”语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