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春路改造后 记者 江玥 摄
杭州的城市建设,彻底打破了曾经“美丽的西湖,破旧的杭州”的困局,从西湖边的繁华商圈到钱塘江两岸城市新中心,找到了走向国际化的感觉。
从筒子楼、自建房到高楼林立、灯火辉煌,杭州的发展中,房子和人一起在改变。
为了环境更美、道路更宽、城市更包容,无数杭州“土著”搬离了儿时的老房子,或迁居到城市其他地方,或通过回迁房重回老地方。
1992年5000多户搬迁
让庆春路脱胎换骨
家住龙翔桥的小韩还记得,小时候去萧山的外婆家要坐半天船才能到。而现在,只要经过一条庆春路就可以了。
庆春路全长6000米,是一条颇有杭州味道的路。上城区与下城区以它分界,商场、商场与“金融大鳄”们交错排布,“红楼”“求是书院”“马寅初故居”等历史文化遗存串珠成链。这条西起湖滨六公园,东至钱江新城,通过庆春路过江隧道与萧山市心北路连接的康庄大道,将历史文化特色与现代商务特色的融合,达到了“路”的新高度。
庆春路能成为今天的“杭州第一金融大街”,1992年的那次拆迁和几万户为它而搬的居民至关重要。
1991年10月,杭州市政府决定将庆春路全线拓宽改造,拆迁两旁民房,将路拉直,西段延伸至环城西路,和湖滨路接通;东延伸至与秋涛路相接。
1993年工程竣工。庆春路变身为一条长2.8公里、宽40米的四车道大路,路面平坦宽敞,路边高楼矗立,显示出现代城市建筑的风范。同时,市政府在庆春路东端秋涛路附近新建了一个住宅小区,对拆迁居民进行安置。
这个新建的住宅小区,就是后来的景芳小区。
杭州的住宅区建设向来以“快”著称,“景芳速度”更是出人意料——不到两年半时间,让庆春路沿线5000多户拆迁户全部可以迁入景芳小区。
在上世纪90年代初期,绿化率超过35%的景芳小区,努力为自己冠上了“一流住宅区”的头衔。小区每个组团大都是“二点三条”式布局,即2幢点式和3幢条式,楼层以六层为主。厨房与卫生间的面积,和以往相比的确大了不少,厨房面积超过了3个平方米,内设壁柜、集中排烟道,预留煤气管道;卫生间有2.5平方米左右,内设抽水马桶、洗脸盆,并预留了放洗衣机的位置。
火车东站连通世界
6500多户回迁新居
2008年12月,杭州火车东站扩建项目启动,被列为浙江省重点建设工程。按照当时规划,杭州火车东站为原址改扩建,拆迁区域包括弄口、新风、白石、黎明、草庄、彭埠六个社区,拆建面积达9.3平方公里,涉及住宅6500余户,企业330余家。
当时,围绕火车东站已形成成熟商圈,四处都是旅馆,餐馆一家挨着一家。这里不仅是很多居民的安居之地,更是大家主要的经济来源,拆迁难度极大。
杭州城市房屋征收管理部门以透明、公开的工作方式,耐心温和的工作态度,慢慢打动了一户居民、两户居民……直至所有居民都愿意配合拆迁。
2013年7月1日,改建后的杭州火车东站按时投入运营:建筑面积达120万平方米,东西跨度1000余米,年客运量达5000万人次,成为全国大型铁路枢纽之一,亚洲最大的交通枢纽之一。有力地助推了杭州的国际化都市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