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的不是一门好生意 2019年全国快递业务量总计630亿件,全国全年的包裹入柜比例是总量的10%左右。也就是说,去年一年有63亿件包裹被放入了快递柜。客观来说,快递柜的诞生和发展与电商网购规模扩张紧密相关,随着包裹的增加,快递柜成了快递员们平衡效率和服务的关键。但这绝对不意味着快递柜是一门好生意。 以这次按下收费开关的丰巢为例,2016年丰巢营收2255万元,净亏损2.5亿元;2017年,丰巢营收3.08亿元,净亏损3.85亿元;2018年,丰巢前5个月营收2.88亿元,净亏损达2.49亿元。 尽管丰巢快递柜的数量连年增加,但一直没走出亏损的泥淖。这也是为什么,其背后的金主顺丰一直想要甩掉这个包裹。 具体来分析快递柜的成本和收入,就能看到其中的问题所在。首先,快递柜本身就是一个重资产生意。一般情况下,一套智能快件箱的平均成本在25000元-30000元之间,这是硬性投入。 其次,快递柜入驻小区需要一笔“入场费”,或者叫“管理费”。这个费用可以跟业委会谈,低的每年三四千元,高的每年要六七千元。也有很小一部分小区不收取费用,但要求快递柜运营方承诺,不收取快递员和居民的任何费用。除了这两个大头,还包括后期的维护费用、折旧费用、电费,等等。 在收入端,目前快递柜的收入模式主要有5种。 一是向快递员收取派件收费,也就是快递员使用快递柜投放快递时需根据快递柜大小缴纳一定费用,差不多是小格0.3元,中格0.4元,大格0.5元; 二是用户寄件收费; 三是广告业务收入; 四是增值服务收入; 最后就是现在争议最大的超期使用费。 看上去似乎很丰富,其实不然。用户寄件可以直接约快递员上门,绕开快递柜。广告和增值服务收入原先一度被视为快递柜可以走O2O模式的关键,但实际证明很少有品牌愿意在丰巢大屏幕上投放广告,丰巢微信公众号的广告也不怎么吸引人。因为大部分取快递的人目标很明确,不愿意多做停留。 至于第一种,明面上看快递员要给快递柜运营方付钱,但最后这笔钱会有部分返还给快递员。谁叫快递柜大部分都是快递公司自己开的呢? 所以快递柜的收入模式看上去很美,在具体操作中困难重重。此前,丰巢方面相关工作人员曾表示:“智能快递柜其天然具有强烈的互联网属性,与任何一家互联网企业一样,其初期的规模拓展和市场占有率的争夺不可避免要进行相当一段时间的‘烧钱’阶段,想要真正实现全面盈利还有一段路要走。” 而将盈利放在“收件人交纳超期使用费”上,且不说是否可行,从模式本身看,似乎也名不正言不顺。因为说到底,快递费里已经包含了“送货上门”的服务,快递员也已经交纳了快递使用费。那么,在服务已经打折的情况下,还要问用户收费,这样的“双向收费”很难让大众信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