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市快报讯 网友@一丸子在十九楼发帖:马塍路靠近文三路的口子上,有一块黑板报,上面用粉笔画的杭州地铁线,仔细看能找到家的位置。很多网友点赞,“高手在民间”“是宣传委员退休了吧”“留着,千万别擦”。 昨天中午,我在上马塍社区找到这块黑板报,最新一期应景地切换成了春节主题,“祝大家新春快乐,鼠年吉祥”,用窗花剪纸的形式,画了灯笼、小老鼠等卡通造型,一片热闹欢腾,最下面是杭州标志性建筑西湖文化广场环球中心,杭州韵味十足。 黑板报落款是上马塍社区。去社区打听,黑板报是谁画的,工作人员都笑了,“潘大伯,不过他人很低调。” 社区小翁带我去潘大伯家,敲门,没人应。给大伯打电话,他说人在外地,“出黑板报也是做自己喜欢做的事,街坊邻居喜欢,我也很开心。”可一说到自己,潘大伯就不肯再讲。“我说他很低调吧。”小翁说。 小翁在社区干了5年,现在负责宣传这块,和潘大伯接触比较多。她告诉我,潘大伯今年68岁,退休前是杭州都锦生丝织厂的美工,写得一手好字,绘得一手好画。小翁听说潘大伯得过不少书法、绘画方面的奖项,几次想要瞻仰,大伯都是摇摇手:“都是厂里自己搞的小活动,不值一提。” 周阿姨住潘大伯楼上,是楼栋长,和潘大伯二三十年老邻居了。她印象中,潘大伯话不多,见面也只点头笑笑。潘大伯刚退休没多久,有一次突然主动上楼到周阿姨家里串门,周阿姨觉得很奇怪,听潘大伯一说,才知道是想让她帮着和社区说说,他会出黑板报,也想当志愿者。 周阿姨把潘大伯的想法转告给社区,可是社区那边一时排不上,只能让潘大伯等机会。 上马塍社区5600多人,60岁以上就有3100多人,80岁以上1470人。小区以前有10块黑板,每块黑板每期板报都是居民义务劳动,没有报酬。出一期黑板报要站着书写绘画至少两个小时,还不包括前期素材准备。可大家还是愿意干,而且干劲十足。 周阿姨回忆,“那时候我们小区黑板报很流行,新一期出来,早上下午,老人小孩都围着看,做得好与不好,大家还会评比,出报的人听说他的被人喜欢,就很开心,如果谁做得稍微差点,下次准会琢磨出更好玩好看的,争相出彩,风水轮流转。” 周大伯的愿望直到2015年才实现。一位志愿者大伯年龄大了,实在吃不消,一块黑板空出来,社区找潘大伯,他一口答应。 一块黑板一个月出两期。中上旬的事放在月中,下旬的事放在月末或下月初。 小翁说,去年马塍路改造,要对沿街立面整治美化,黑板不再适合设计整体的风格,有人提议装电子屏幕,数字化展示社区展示新闻。 听说沿街黑板报要拆除,一些老人不干了,找到社区。那段时间潘大伯跑社区也很勤,没有黑板他就“失业”了,十分关心这块黑板能不能留下来。 街道和社区一商量,黑板报是社区文化的特色阵地,可适当减少,但要保留,最后留下了马塍路20号,武林巷10号、天目山路22号三块黑板。马塍路20号这块依然归潘大伯主办。 潘大伯更加认真,社区给他粉笔他说不要,他的粉笔是托朋友从德国买的,写到黑板上不会掉粉。 每期出什么内容,根本不用社区操心。选题、版面设计、书写、留底,统统是潘大伯一个人完成。他每天看报纸看新闻,看到有意思的就记下来,为下期黑板报做准备。社区有很多潘大伯的忠实粉丝(网络用语,爱好者崇拜者)经常有人提建议,希望下期看到什么内容,潘大伯也根据大家的意见调整筹备。 杭州地铁线路,潘大伯出过两次黑板报,5号线有新的站点开通,他就及时更新,方便年纪大的居民看到。“上次有人说地铁线路图有个地方画得不对,大伯马上去买了一份新的报纸,下午就改过来了。” 2019年初,潘大伯来到社区,满是歉意,说自己要去看病,请假一个月,能不能找个志愿者临时代替一下,出什么内容他都想好了,春节前出一期,画年画,写春节寄语就好,元宵后出一期,灯谜灯笼闹元宵…… 原来大伯是肾结石要做手术,结石是很痛的。社区找了其他志愿者出了两期,考虑到潘大伯刚动完手术,小翁建议他再多休息个把月,到该出第三期的时候,潘大伯自己跑过去擦了黑板出新内容了。 “这块黑板他宝贝着呢,全社区的人都知道是他在负责,他不在的两期,板报他看了不是很满意,第三期怎么说也要自己上。” 每一期黑板报社区都拍照存档,2019年,潘大伯一共出黑板报21期。 |